2023年01月05日

众志成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邵阳

——我市社会各界群众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上月28日至31日,我市两会胜利召开。连日来,我市社会各界群众通过收看收听现场直播和相关新闻报道等方式,深入学习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全体邵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埋头苦干,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发展业绩;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紧要关头,全市人民要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勠力同心,努力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邵阳添砖加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共16000余字,从头至尾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令人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根据邵阳实际,描绘了2023年和未来一段时间邵阳的发展蓝图,是一篇团结带领邵阳人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邵阳的宣言书、出师表、集结令。”邵阳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钱毅表示。

向志柱是湖南省社科院一名邵阳籍研究员,时刻注视家乡发展:“2022年,邵阳在国际国内形势相对严峻的形势下,依然有力有效稳住了经济大盘,有力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有力有效聚集发展动能,有力有效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打造邵阳名片,经济依然保持5.5%的增长,进一步做大了邵阳的‘朋友圈’,争取到了一批国家支持的产业项目和发展政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继续提升。”

“我要特别点赞近年来我们邵阳在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如今,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在我市全面落实,邵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气达到323天,城区地表水质量位居全国前30名,森林覆盖率增加将近一倍。前段时间,我看到《光明日报》整版刊载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硕果。我今年71岁了,家乡这么美,我想去看看,打算依靠自己双脚,步行走遍我们邵阳每个乡村。”家住双清区宝庆东路的退休教师杨胜表示。

“如何确保2023年我们邵阳能够实现7.5%的经济增长率并保持长期强劲发展势头?《政府工作报告》扭住了‘牛鼻子’,那就是‘推动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报告提出,2023年和未来几年,我市要切实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一牢,越建越高’,有了这五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邵阳必将进入一个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央企高管、市政协委员杜树坤认为。

“市长华学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政府支持举办湘窖封坛大典、武冈啤酒季、邵阳房交会等特色活动,这是我市第一次将市民喜闻乐见的社会经济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全体邵阳人民要抓住这一机会,不负政府厚望,积极参与上述活动,让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大众消费成为邵阳人民美好生活的滚烫元素。”家住北塔区的创业青年邓朝霞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产业兴邵,实体优先’思路,并将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放在我市九大新兴优势产业链上。我相信,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我们邵阳将创造出更多‘邵阳品牌’‘邵阳智造’,及时给建设现代化新邵阳装上‘核心引擎’。”全国人大代表、邵阳路桥公司工会主席刘小平说。

“唐家坊镇是汉族人民生活区域和少数民族同胞生活区域的过渡地带,也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地域。近年来,我们唐家坊镇在杂交水稻制种、精品水果、生猪养殖等方面形成了优势产业。如何让我们的乡村振兴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两会提出的关于文化振兴的要求,力争将唐家坊镇从产业大镇打造为文化强镇,让乡村更美,乡愁更浓!”市人大代表、绥宁县唐家坊镇党委书记袁丹介绍。

“这次两会提出的‘2023年十大民生重要实事’第七件实事明确,要‘完成市城区超期安置交付2421户,实现存量清零’,这对我家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我们家在外面租住10多年了,2023年,我们终于有望住上自己的新房了。”拆迁安置对象何娅莲高兴地说。

--> 2023-01-05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我市社会各界群众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5225.html 1 众志成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邵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