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小雪养生 温补御寒 平安过冬

邵阳日报记者 傅畅珺 通讯员 陈华

进入小雪节气后,气温越来越低,全国多地将迎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此时,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顺时养生”。那么,小雪过后的饮食起居各方面应如何顺应节气变化进行调整,才会有益身心健康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勃。

保暖避寒防感冒 饮食宜温但勿燥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进入小雪节气,天气越来越冷,为了避免寒冷伤阳,当避寒保暖。”杨勃表示,小雪时节寒未深而雪未大,此时养生应以“两清一补”为主,“两清”即为清内火,清抑郁,“一补”则为补肝肾。

清内火

随着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大家一般都长时间待在温度较高的室内生活、学习、工作,而且穿得多、动得少,燥热的室内环境容易造成体内积热。

小雪后天气寒冷干燥,人们避寒就温、穿着增加,此时若再吃过多热量高、脂肪含量高且油腻的食物,如火锅、烧烤,以及煎炸类等食品,会使得体内热气蕴结,形成“内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口干舌燥、面部长痘等症状。不仅增加肥胖的概率,严重时,还会影响肛肠健康,诱发热结便秘、痔疮等疾病。因此,小雪节气要少吃辛辣食物,多补充水分,防止“内火”产生。此外,“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小雪时节可选择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食用,有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的作用。

清抑郁

小雪节气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与人多沟通交流,舒解心结。也可多晒太阳,听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饮食上多吃含有叶酸的食物,比如菠菜、猕猴桃、橘子、黄豆等。

补肝肾

冬季人体阳气闭藏后,新陈代谢相应较低,要依靠“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中医认为,黑色食物入肝肾二经,且性味平和,食而不燥,补而不腻,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可以选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桑葚、乌骨鸡、甲鱼、海带等黑色食物来补肝肾。

运动微汗莫受凉 调畅情志不焦虑

“小雪时节,气温偏低,阳气闭藏,当减少运动。少动并非不运动,而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杨勃说,运动养生当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散步等,并可以适当伸展、扩胸等。

有氧运动不仅能有效地刺激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身体内的能量消耗。同时,冬季主闭藏而勿妄泄,运动切不可大汗淋漓,恐其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应以微汗而不淌汗为度。

小雪时节天气变化大,天气阴冷,清阳不升,容易出现精神抑郁,或莫名其妙地不开心等。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此时,大家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晒太阳最能升发阳气,让人神清气爽,可以预防焦虑和烦闷。并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多参加户外娱乐活动,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泡脚艾灸护阳气 提高自身防御力

进入小雪节气,气温继续下降,阴寒继续增加,注意防寒的同时,可泡脚、艾灸保护阳气。杨勃介绍,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亦可交通心肾,宁心安神,缓解失眠,同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建议每天泡完脚后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泡脚时最好使用大且深的木桶,水位能浸到小腿一半以上为原则。浸泡时间约20分钟,水温一般40℃~45℃即可。若水凉,中间可加热水1次~2次。

“八髎穴、太溪穴是两个比较好的艾灸冬补穴位。”杨勃说,艾灸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而灸八髎,用艾火来温养,热向里渗透,则小腹发热;向下渗透,可以双脚发热;向上渗透,可以使整个督脉发热,甚至背部排寒,出冷汗。太溪是肾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艾灸太溪穴可打通肾经,引火归源。

--> 2022-11-28 邵阳日报记者 傅畅珺 通讯员 陈华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3898.html 1 小雪养生 温补御寒 平安过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