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

◆《邵阳文库》介评

丹青难写是精神

——《陈子谦集》前言

马晖晖 曾社红

陈子谦,1944年12月生,隆回县周旺镇井邵村人。1963年毕业于隆回一中,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四川从事文化、新闻、宣传工作十年。1979年考取厦门大学中文系“钱学”研究专家郑朝宗教授的研究生,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室主任、古代文学室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与文化》主编等职。2008年8月,陈子谦因积劳成疾,不幸辞世,享年64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钱学”研究刚刚起步。当时,厦门大学中文系在国内最早把钱钟书研究作为学科对象进行探讨。适逢其时,陈子谦到厦门大学深造,在郑朝宗教授的引领下,成为“钱学”研究的得力骨干。从1980年起,陈子谦倾心“钱学”研究,1982年毕业时,完成了9万多字的硕士学位论文《钱钟书文艺批评中的辩证法探要》。

研究生毕业后,陈子谦研究“钱学”更为深入,研究方向主要是钱钟书与中西诗学。他从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学、修辞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在《文学评论丛刊》《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试论钱钟书“以实涵虚”的文艺批评》《〈谈艺录·序〉笺释》《论钱学品格》等论文。1992年,他出版了“钱学”研究专著《钱学论》。1993年起,陈子谦在四川省社科院文艺学专业招收以“钱钟书研究”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开设了《钱钟书著作选读》和《钱钟书诗学》等课程,师从他的硕士毕业生大都考取了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文艺学、古典文学、欧美文学方向的博士生。他所指导的学位论文《钱钟书与中国札记体传统》《鉴赏批评:从传统到钱钟书》《钱钟书对中国诠经传统的继承和超越》等,得到一些著名学者的首肯。

陈子谦研究“钱学”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科学定义了“钱学”。陈子谦在《钱学论》引言中这样定义“钱学”——“钱学”者,不是“钱学学派”或“钱钟书研究”之称,也不是用《围城》或《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写成的“八股文”,而是钱钟书全部著作、学说及其独特方法的总称……这一定义,让许多“钱学”研究者茅塞顿开,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二是确立了钱钟书的当代意义。陈子谦在他的《论钱钟书·跋》中开头就说:“我一向认为,钱钟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掘,对中西文化的融通和各门学科的打通,特别是他作为大学问家的广博和睿智,在20世纪的中国是没有多少人能够与之比肩的。”他认为:“钱钟书的价值所在,是以其兀立的智慧王的形象,站在‘他者’的立场,对当代学界进行警戒和矫正。”陈子谦从“道”的层面对“钱学”精神气韵的把握,高屋建瓴,引人深思。

三是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见解。陈子谦提出的钱钟书“非比较文学”论和“辩证赏析”论、“围城心境”论等,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钱学”研究中独树一帜。陈子谦的专著《钱学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一向力主钱学‘非比较文学’,直至郑朝宗先生1987年在《人民日报》披露《〈管锥编〉作者的自白》,我始知两位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灵犀早通,所以当初他们一见我持此观点便特加称赏。钱先生曾写信给郑先生说:子谦拈出弟非‘比较文学’者,卓见明论,超越一切谈士;此意弟数示人,而听者眇眇,得子谦而发挥透彻,弟既喜且感,引为真赏。”陈子谦通过对钱著的研读深思,对钱钟书先生谈艺衡文精髓的准确把握,发现《管锥编》是一部充满辩证法的著作,阐述周详,让人信服。

电视连续剧《围城》播出以后,有人对杨绛的片头题词提出质疑,认为它未能切中主题或不能完全概括《围城》的思想内容。但陈子谦认为,杨绛是最了解钱钟书的,也最了解《围城》的主题和方鸿渐形象最深层的思想意蕴。她给《围城》电视剧片头题词的关键是“人生的愿望”五个字。正是这“人生的愿望”,构成了可以称之为“围城心境”的悲剧心理:城外的人急切地盼望,以求达到“向往”而能变为现实的“圆满”;城内的人则由希望而失望、怨望,又从而别有想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围城》是一部心理小说。“围城心境”,是人类生存困境中的普遍心理,只不过通过方鸿渐的形象体现出来。他的“围城心境”论,让喜爱《围城》和琢磨《围城》意蕴的读者醍醐灌顶,让研究《围城》的学者专家叹服。

四是出版了一系列影响巨大的著作。

1984年,陈子谦9万余字的《钱钟书文艺批评中的辩证法探要》一文,被收入郑朝宗编的《〈管锥编〉研究论文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敏泽先生评价陈文“完全达到博士论文水平”。当他的恩师郑朝宗教授把这篇鸿文寄给钱钟书先生时,钱先生立即回信说:“得书即待子谦同志大作。昨晨入手,停止一切工作,谢绝三四位远客,息心细读,感愧悚惧……子谦同志抉剔之微,具见细心,贯穿之密,备征通识。此才未可限量,惜牛刀割鸡,用违其器,弟真受宠若惊,所谓‘感愧’者也……”

1992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陈子谦研究钱钟书的专著《钱学论》,1994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修订本。该书是学术界公认的当时有关“钱学”的最扎实、最厚重的专著。

2005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钱钟书》,是陈子谦研究“钱学”的又一重大成果。该书分三卷,是陈子谦研究钱钟书的主要论文的结集,也是他自己比较看重和满意的一部专著。

陈子谦是真正的谦谦君子。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低调做人,潜心做事,唯实不为名。陈子谦谦虚谨慎,从不喜欢卖弄学术和出风头。他和钱钟书先生一样,许多国际国内重大学术研讨会,能推则推。钱钟书先生每出一书,都亲自署名寄赠陈子谦,但两人除了学术上的心有灵犀,其他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 2022-10-26 马晖晖 曾社红 ——《陈子谦集》前言 ◆《邵阳文库》介评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2749.html 1 丹青难写是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