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智能、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在产业发展初期,相关技术不成熟,新技术产业化成本高,所以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鼓励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互为动因,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内大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为新兴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不确定性较高的外部环境相比,稳定的国内市场可以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大国市场”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凸显。“大国市场”一方面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减少企业成本,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国内企业的研发风险,有利于新兴产业实现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内对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产生了较大需求,这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市场条件。
在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冲击下,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众多出口企业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具有经济规模优势、低成本优势和产业链分工优势,这些优势可演变为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大国市场所具备的多元化产业结构能够减弱外部不确定性冲击所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我国大国市场还具备产品多样性特征,产品多样性可转化为贸易比较优势,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抵御贸易风险和外部需求冲击,提升了新兴产业抵御贸易风险的能力。我国政府采用补贴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由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产业补贴效率偏低。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资金补助且无法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而我国的大国市场可以吸引全球的优势资源,为国内带来优质的生产要素,这有利于增强国内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市场需求通过“需求引致创新”和“本土市场效应”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大国市场正向的需求冲击会引导企业研发方向,促使企业增加创新要素积累,加快企业研发速度,推动企业由价值链中下游向上游迈进。“本土市场效应”理论认为,大国市场能够集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吸引更多的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带动国内外企业进入规模经济部门实现专业化生产,缩短本国产业升级时间。市场规模越大,劳动分工就会越精细,这有利于形成专业分工和协作机制。大国市场通过企业选择和企业集聚两种效应影响企业的生产率,企业选择效应通过市场进入退出条件筛选出高效率和高技术企业。企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流通。大国市场在吸引全球优势资源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这会倒逼企业加大研发要素的投入,以技术创新形成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