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

◆岁月回眸

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家

——忆左维先生

刘目卿

近日,翻阅老照片,其中一张邵阳市二中历届老校长的合影,让我思绪万千,1992年11月市二中九十华诞的盛况又浮现在我眼前。

1949年10月10日,邵阳解放,左维先生出任邵阳市二中第一届校长,在4年多的时间里做出了可喜成绩,后调任湘潭大学。他是一位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家。1982年4月,全省高教会议在湘潭大学召开,我有幸与会聆听了他在湘潭大学的治校经验。会后,他还特邀我到他办公室叙谈,对如何办好邵阳基础大学提出了好些建议。2002年,市二中百年华诞,我同他又相聚。

左维,1923年12月出生于邵东,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作为地下党员的他,积极投身反蒋反内战的学生爱国运动,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眼见处境维艰,他辗转回到老家邵阳避难,并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动荡不安但曙光初露的日子里,他当起了教书先生,在邵阳县中(邵阳市二中前身)教历史,并任教务主任,同地下党员肖云端、吕剑滢一起组织师生护校迎解放。

1949年10月10日,邵阳解放,邵阳军管会派左维和吕剑滢为军代表接管学校。后左维出任校长。

1952年,教育部颁发《中学教学计划》(修正草案),明确提出以教学为中心。左维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年,奉邵阳专署令,校名定为“邵阳市第二中学”。1953年7月,湖南省教育厅确定市二中为全省首批六所重点中学之一。1953年和1954年,市二中两届高考成绩名列全省第一,获省教育厅表彰。孙景华副厅长率省重点中学校长与厅教研人员,齐聚邵阳市二中,全面考察,总结经验推广。

1954年,左维调省教育厅工作,后又调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这一段时间,他开始熟悉大学的管理体系,摸索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

左维身处广东,心系湖南,忧心教育。1973年末,传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湘潭大学的消息。湖南省委组织部在调集筹备人员时,考虑到左维的出身经历,于是派人去广东动员他回湘参与筹备工作。左维回到湖南,来到湘大,被任命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主要工作是跑批文、跑经费。

1974年,批文下来了,明确湘大要办成文、理、工科综合性大学;经费落实了,开始是1550万元,后又加了1000万元。怎样办大学,办成一所怎样的大学,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左维的面前。“名为复校,实为新建”,面对湘潭市的西郊羊牯塘的一片荒山,左维陷入了沉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确,对一所大学而言,最根本的建设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湘潭大学的复校对于教鞭久搁的教师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们纷纷投奔而来。

1978年,南开大学请杨向群回去任教。左维获知这一信息,立刻抢先一步派专人到邵阳,探访这位在邵阳二纺机子弟学校当老师的南开大学数学系高材生。盛情难却,杨向群好奇地来到湘潭大学所在地羊牯塘看一看,黄土地上热火朝天,斗笠满天飞,老师们在煤油灯下认真备课……张勇、左维等人在仓库里请杨向群吃饭,没有肉,只有蔬菜和西瓜瓤做的汤。汤喝完,他决定留下。任教一周后,杨向群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后又被评为教授。

全国众多名校支援,湘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尊重人才,科学管理,荒山上崛起一座现代化大学城,左维感到无比欣慰。他于1976年10月任湘潭大学副校长,1981年7月至1984年10月任湘潭大学校长。后由于年事已高,他向省委建议,把接力棒交给杨向群。1984年9月,杨向群任湘潭大学校长,左维任顾问。1992年,左维离休。

(刘目卿,曾任邵阳日报社社长)

--> 2022-10-25 刘目卿 ——忆左维先生 ◆岁月回眸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2655.html 1 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