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1日

中国式现代化重写世界现代化理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的体会

叶小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段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长久以来,因占据现代化发展早期红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现代化话语权,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认为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生。追本溯源,现代化的确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延伸,不和谐的“现代性”噪音不断扩大,世界仿佛在变成一架“发疯的钢琴”。“三个紧张”使西方现代化难以持续。

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近代西方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薅取羊毛。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的初期形态,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体系。但这个市场体系,无疑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政治结构,形成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乃至分裂。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危机与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映出这个世界体系形成之初,就开始解构。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从西欧到美国重新整合。但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和危机显示,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化而来的现代性矛盾日益尖锐,世界体系已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天、地、水、空气都在遭到破坏。

三是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只是“心为物役”,到处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双重标准,连人类共同价值的底线都不遵守,世界如何和平安宁,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三个紧张”使西方现代化背离了人类,现代性背离了人性。那么,出路何在?

2004年5月,英国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的《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就认为中国通过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仿效的榜样。“‘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的确,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逻辑的超越,重写了世界现代化理论。

--> 2022-10-21 叶小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的体会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2548.html 1 中国式现代化重写世界现代化理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