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1日

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邵县酿溪镇沈家社区蝶变记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邓琢玲 陈 参 李彩霞 杨 玉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新邵县酿溪镇沈家社区接连迎娶了4位来自该县中心城区的美丽新娘。该社区一名八旬老支书感慨地说:“我们社区的名声真的又变香了!”

沈家社区位于新邵县城酿溪镇城郊,毗邻市区。改革开放初期,该社区曾经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香飘百里”,姑娘争相嫁往该社区。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受“一夜暴富”思想冲击,该社区不少居民热衷于贩毒挣“大钱”“快钱”。社区人口总共不到2500人,历年被劳教、判刑的涉毒人员竟达220余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市、县、镇、社区四级同时发力,破釜沉舟,壮士断腕,昔日臭名昭著的沈家社区,再度成为市区与新邵县城接合部一块经济发达、治安稳定的乐土。

沈家社区是如何实现蝶变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禁毒委的部署下,新邵县委县政府、县禁毒委敢行敢试,派遣禁毒专干进驻该社区,经过反复调研和多方论证,给沈家社区开展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开出了一个“处方”,三剂“药”下去,疗效显著,“药”到“病”除。

第一剂“药”:提振精神

2020年,沈家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接过了禁毒工作“接力棒”。2年来,该社区成立了“五老帮教小组”,让社区德高望重的乡贤全部成为禁毒帮教小组成员;在社区原有禁毒协会的基础上,招募了禁毒妈妈和禁毒志愿者40余人;进一步完善禁毒基础设施建设,从社区活动中心专门挑选一间最宽敞最便利的房子作为禁毒办公用房,并对办公室进行了精心布置,做到了有门牌、有办公桌椅、有档案柜、有职责牌。

“想方设法加强禁毒阵地建设,是我们社区营造禁毒宣传浓厚氛围的一大法宝。”沈家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朝辉介绍。

该社区丰富载体广宣传。利用社区“村村响”广播,坚持每周2次以上宣传禁毒知识;派遣社区宣传车,每周至少巡回宣传1次,并以院落会议、电影晚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禁毒宣传;社区印发各类禁毒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和标牌,张贴禁毒宣传海报,并安排专人定期转发禁毒知识至社区微信群,供大家学习和转发。

强化培训求实效。沈家社区每月对辖区党员、居民小组长、禁毒妈妈、禁毒志愿者等禁毒工作人员举办禁毒知识培训班,提升其禁毒水平和能力。2022年1月1日至今,该社区禁毒工作人员组织召开禁毒院落会议60多次,举办禁毒“星期一夜校”30多期,不仅对每家每户的禁毒情况了如指掌,而且收集了大量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禁毒工作的良好建议。

签订禁毒承诺书。沈家社区对辖区669户居民逐一开展入户走访,签订《禁毒承诺书》,然后发动“两委”干部、党员、各种禁毒志愿者,对每家每户进行禁毒“包保”。“一想到自己签订了承诺书,包保工作人员又那么热情善良,我就努力克制自己。通过再三战胜自己,目前我以完全戒断毒品。”一名居民表示。

“签订《禁毒承诺书》,是一项具有推广价值的社区禁毒经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张治文表示。

第二剂“药”:“三心”帮扶

用爱心帮扶,把帮扶对象当亲人。沈家社区有一对兄弟,哥俩都因为吸毒先后入狱。弟弟2019年出狱后,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40多岁了还没找到对象;哥哥2020年出狱后,被诊断为精神残疾,整天神思恍惚,生活起居需要年迈的父母照料。了解到兄弟俩的困境后,李朝辉和社区禁毒专干赵温静以“走亲戚”的方式,隔三岔五提上水果糕点上门走访。考虑其家庭贫困,社区积极向上级申报,逢年过节争取给予一定临时救济。在社区干部“滴灌式”的关爱下,哥哥身体逐渐恢复良好,目前生活已能自理;弟弟洗心革面,在外务工努力赚钱,而且有了两情相悦的对象。

用恒心帮扶,让吸毒者变为志愿者。沈家社区有一对夫妻,以前都是深受毒品残害的“瘾君子”。如今在社区禁毒工作者的感化下,夫妻俩成为远近闻名的禁毒志愿者。每逢召开禁毒院落会,夫妻俩主动现身说法,以自身的惨痛教训告诫大家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如今,两口子都在社区从事公益岗位工作,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全家人日子有了盼头。

用责任心帮扶,不放弃每一名戒毒者。沈家社区一名50多岁的女居民父母双亡,哥哥失联多年,因涉毒入狱。2019年临近春节出狱时,其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社区干部以高度责任心进行帮扶,不仅依照国家政策帮她整修好了老房子,搞好房间卫生,还申请了2000元救助金让她能安心过年。结果出狱当天踏进家门,她就跪在父母遗像前号啕大哭,并当众立下重新做人的誓言。春节后,社区干部积极对接市区一家制衣厂,帮她介绍工作。现在她在制衣厂勤学苦干,收入稳定,成为沈家社区一名戒毒标兵。

通过多年倾心帮扶,近年来沈家社区吸贩毒人员没有新增一人,如期实现了“减存量,控增量”的工作目标。

第三剂“药”:繁荣经济

沈家社区除了毗邻市区,还靠近新邵县经济活跃的雀塘镇。2年来,该社区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重新缔造出自己的繁荣。

劳务收入大幅增长。在市、县、镇等有关单位的牵线搭桥下,沈家社区与本地和外地厂家建立30多个对口就业基地,其中在邵阳经开区务工的居民便多达200多人。“我们两口子都在邵阳经开区一家企业上班,虽然要早出晚归,但两口子每月总收入在12000元以上,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我们觉得十分满足。”沈家社区一对中年夫妻说。

特色服务绽放光辉。沈家社区根据辖区厨师、泥工、木匠、货车司机众多的特点,组建了红白喜事厨师队、建筑施工队、汽车货运队等。他们不仅广泛开辟了创收渠道,还通过诚实劳动树立了沈家社区居民的崭新形象。

传统种养夯实基础。以前,沈家社区土地抛荒现象严重。如今,传统种养业又开始活跃起来。在社区“两委”的引导下,一些社区能人流转水田、旱土、荒山,种植优质水稻、蔬菜、瓜果,饲养鸡、鸭、鹅,把沈家社区建设成了当地有名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沈家社区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市、县、镇有关部门从资金、场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辖区内积极建设农家乐和民宿,“沈家牛肉席”“沈家醉鹅”“沈家血浆鸭”“沈家草药土鸡”“沈家野菜宴”“沈家血粑”等特色美食声名鹊起。过往司机纷纷停车品尝,市区的游客常常慕名前来大快朵颐。

“现在我开的这个农家乐每年可以轻轻松松赚到20多万元,再也不会去沾那害人又害己的毒品了。”沈家社区一名曾经因为贩毒入狱的居民感慨。

--> 2022-10-21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邓琢玲 陈 参 李彩霞 杨 玉 ——新邵县酿溪镇沈家社区蝶变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2541.html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