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政策落实、资金筹措、监管绩效、驻村帮扶等四个方面精准发力,真抓实干,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扎实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撑和财力保障。
落实政策无死角
真抓实干谋发展
该局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出台支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强化考核奖惩,在资金筹措、绩效管理等方面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同发改、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协调,高位整体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为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机制,2022年市本级在压减一般性支出20%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强化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年初预算安排农业专项资金12155万元,同比增长12.17%,强力保障了农业农村各项支出。该局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截至9月底,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1亿元,分别占土地出让收入和收益的11.18%、40.54%。
筹措资金多渠道
精抓细干谋出路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经费4940万元,其中巩固产业扶贫成果专项资金1100万元,保持衔接过渡期政策总体稳定。目前已下达市派工作队驻村帮扶经费2942万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要求,推进127个驻点村乡村振兴建设。
针对我市财力薄弱的实际情况,市财政局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富硒蔬菜产业示范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相继落地我市大祥区、隆回县、邵阳县,已到位上级资金8000万元。及时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528万元。2022年,我市又申报成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个,投资1600万元。
千方百计建立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市财政局按照“坚持标准不降、投入力度不减”的工作要求,2022年市本级安排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
深化“政银担”合作,完善中小担农担体系,目前市中小担公司正与建行邵阳分行合作开展“乡村振兴共享贷”担保业务,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市本级安排水利建设基金4104万元、农村厕改资金340万元、一事一议专项资金200万元、“邵阳红”品牌建设经费115万元、农产品六大体系“五统一”建设经费120万元等,支持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监管严格保安全
强抓狠干谋实效
为了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市财政局积极落实衔接资金监管责任,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该局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出台《邵阳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用途、分配、使用、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压实主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和项目责任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工作,全面推行各个环节公开公示制度,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资金台账,让衔接资金和项目在阳光下运行,发挥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认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上级反馈和挂牌督办的相关问题,该局制定专门整改方案,加强部门联动,严格督导落实,按要求全部及时整改到位。
驻村建设暖民心
勤抓巧干谋福祉
2022年,市财政局驻洞口县石仁村、驻双清区莲荷村、驻城步苗族自治县枧坪村3个工作队扎实开展驻村建设。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活动,实现“户户见党员”。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抗疫服务显大爱”“纾困解难,办实事送关爱,为民服务得民心”等10多次志愿服务活动。
强力推进驻村点建设。石仁村基本农田改造项目建设完工,安装140盏太阳能路灯,实现全村亮化;种植茭白50亩以上,力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万元。枧坪村138盏路灯已安装好基座,安全饮水管线已出设计图,争取年底动工。莲荷村已开工实施“乡村旅游规划、美丽院落打造、植绿补绿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7个项目,全村974户3026人受益。
驻莲荷村工作队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紧跟市场需求,整合村内能工巧匠,成立了市区第一家村级建筑劳务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党员干部带头+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农户积极参加”的模式,培育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莲荷黄桃、黄金贡柚等特色绿色优势产业,精品水果热销全国,成为全市绿色产业的又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