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后,我市各学校广泛开展“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各个环节,持续升华青少年学生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开展党史宣讲
激发爱国热情
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市各学校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延展到学生中,浸润“拔节孕穗期”青少年的心田。
大祥区新渡小学开展“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班会,同学们通过听老师讲解、观看视频,进一步学习百年中国史,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
市第六中学在“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中,开展“同唱一首爱国歌曲”活动。师生们饱含深情地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飘飘》《歌唱祖国》等经典红歌,用歌声赞美伟大的祖国,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既营造了喜迎国庆、喜迎二十大的良好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展示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城南学校举行“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故事宣讲,结合中国国情和爱国主义最新实践,讲清楚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致性,从中共一大召开到井冈山会师,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时代楷模,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创新道德建设
培树时代精神
我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丰富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
“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活动中,北塔区教育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童心向党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比赛,引导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做新时代好少年。在全区11000多名学生中,推选出18名“新时代好少年”,18名“最美少年”。
汇江学校在“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中,开展“八礼四仪”教育与实践活动。各班利用班会、晨会、校园广播等加强“八礼四仪”宣讲,并通过在学校、家庭、社会实践应用,将“八礼四仪”落实到师生们的文明礼仪养成当中。
西直街小学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学生朗诵比赛。选手们饱含深情地吟诵经典诗篇,动情讲述红色故事,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满腔热爱。
邵阳师范附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感官享受、耳濡目染、实践参与中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领悟“传统之美”,进而培养向真、向善、向美的品德。
深埋“红色”火种
树立报国壮志
在“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市各学校利用社会实践、班会课等时机,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感悟红色精神力量,树立强国报国之志。
资江学校通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班队课,组织全体学生学习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厚植爱国情怀。
向阳小学开展“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全校学生参与。与国旗合影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市第十一中学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强化学生们的民族自信。观影后,学生们表示十分敬佩坚守梦想的工程师、科学家、开荒者,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把满腔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市第十四中学结合“烈士纪念日”,组织学生观看《我的战争》《建军大业》《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激发鸿鹄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双清区各学校把德育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用文物、图片、故事,教导学生铭记历史、弘扬革命精神。该区东塔小学还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洛阳洞小学开展“童心向党,唱支红歌给党听”合唱比赛,明德学校开展“童心喜迎二十大,放飞梦想跟党走”活动。一项项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们的心中深深播下“红色”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