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8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1.3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74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1.08倍,年均名义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0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1.59倍,年均名义增长11.2%……”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邵阳调查队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统计调查数据出炉。十年数据看邵阳民生,宏观经济良性运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百姓生活更富裕、福祉更殷实(注:名义增长指没有去除掉价格变化得出的)!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这十年,我市GDP(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稳定并存,表明宏观经济良性运行,处于社会经济的“黄金增长期”。我市认真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8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1.38倍,年均名义增长10.1%,于2018年实现翻番目标,比全省提早一年实现翻番,比全国提早两年。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粮食饭碗更加稳固
这十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就,百姓粮食饭碗端得更加稳固。我市坚决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粮食和畜禽品种供给保持充裕,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科技支撑实现新突破,农产品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推进。
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36万吨,比2013年增长13.93%。全市农机总动力、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20.67%、9.69%、23.18%。全市新增现代化农机合作社159家,新建立农业类院士专家工作站20余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5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优势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6个。邵阳市农科院开展各项科研课题及试验50个,承接国家级科研推广项目18个。“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目录产品累计销售额达到300亿元以上,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升级,为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物足价稳惠民利民
这十年,我市物价水平总体可控,物足价稳惠民利民。全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供应、稳控市场物价。2012至2021年,八大类商品及服务累计呈全面上涨态势,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同时,我市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全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整体涨幅温和可控,在2013年至2021年间累计上涨17.3%,年均增长1.8%,变动趋势与全省一致,涨幅差距均在0.4个百分点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