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笔字”是师范类毕业生最为重要的专业基本功之一。对此,我可没少下功夫,自认为我的“三笔字”足可以应付日后工作之需。不料,刚参加工作,我就遇到刻蜡纸出试卷的难题。
记得我第一次握着铁笔,在钢板上刻写蜡纸时,下笔稍微重一点,蜡纸就会被划破,甚至连带划出一个伞状的小洞,印出来就是一团黑墨;下笔稍轻一点,蜡纸则刻不透,字迹也就显示不出来。如果不留神,字写错了,还没办法不留痕迹地修改。刚学刻写时,铁笔在蜡纸表面打滑,握笔的手不听使唤,就像小学生刚学写字一样,写得歪歪斜斜。刻了又撕,撕了再刻,忙碌一天,劳而无功。我只得虚心向老教师求教。经过一番练习,我掌握了字的横平竖直刻法。
2004年,我工作的学校买了一台铅字打印机,配用的是一种蓝色打印蜡纸。如果缺了打印的铅字,就将打印蜡纸平摊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圆珠笔直接将缺字补写上,也可以打印出来。蜡纸上既可以打出一些花边,也能自由画一些图案。这样,每次出试卷,速度质量能兼得了。
后来,我有幸调到市区的一所学校工作。不久,区里推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学要“上新台阶”。为此,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建起了多媒体功能室,添置了数十台联想电脑、投影仪、激光打印机等。因为大学期间有了电脑基础,我此时更加卖力地学习使用电脑。一开始,打字速度远低于思考速度,用得很憋气。慢慢地,我弃用拼音输入法,游刃有余地敲起了五笔。如今,我能轻松自如地打字排版并打出样卷,也不再用为刻蜡纸而发愁了。手提电脑、U盘取代了笔和本子,铁笔、蜡纸之类已经彻底远离了我。
如果说一张蜡纸刻画了教师工作环境的日新月异,那么,一根网线,串起的是城乡课堂,连缀着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的高速路。沐浴着党的恩情,我国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翩然而至。据报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大祥区强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区建设,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两个平台,建成了覆盖所有学校和校车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同时,名师工作室建设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尽情享受丰富的教学改革成果,线上线下互动,如临其境倾听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释疑解惑,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
时代在进步,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现在,每次命制试卷,我们只需打开湖南基础教育网、湖南教师发展网等,从题库里精选题目,按照学情精心构思编辑。然后,轻轻一点鼠标,几十乃至上百份试卷就会从打印机里“吐”出来。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蜡纸的远逝,网上组卷的便捷,正是党的好政策孵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见证。23年,我如一个音符,三尺讲台就是一首歌。是教育事业这个大家庭敞开怀抱拥抱我,给我勇气和力量,助我成长进步。
(肖芳苞,大祥区华夏方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