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洞口县石江镇,政通人和。当地党委政府正按照既定的振兴蓝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多彩的“石江故事”中酝酿新的腾飞。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石江镇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白山、昆仑、常乐、贤竹等4个省级贫困村,先后于2017年、2018年脱贫出列。2020年,该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此后,该镇常态化开展预警监测,千方百计巩固“两不愁三保障”。
2021年以来,该镇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该镇共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34家,所有脱贫户均纳入合作社,并签订了股份合作协议和委托帮扶协议,利益联结机制得到全面完善;投入资金1227.925万元,种植柑橘5606.5亩、油茶2519.8亩。大塘、大冲、和平产业基地已建设成为县级产业基地。同时,该镇积极为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对象提供金融支持。今年以来,发放小额信贷22户110万元,前两季度累计贴息170110.83元。
巩固光伏产业,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强化昆仑村、白山村2个村级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达到电站收益最大化。
积极落实雨露计划、教育资助等政策。该镇为261名符合雨露计划条件的对象申报了补助资金,补助金额40.95万元;为1448名七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生群体发放资助款61.875万元。
同时,该镇扎实开展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提升镇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石江故事”成风化人
今年来,石江镇将“六零”创建明确为镇村两级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和第一任务,创新开展讲述“石江故事”活动,成风化人,促进乡村振兴。
该镇以萧克指挥所和石塘烈士墓等红色人文资源为依托,挖掘红色感人事迹,讲好红色经典故事,擦亮红色石江品牌。各村(社区)组织搭建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舞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组织群众参与讲好家风故事。通过讲故事,让乡贤精英了解石江发展变化,推动乡贤精英回家乡寻商机、谋发展。以武安宫、王氏宗祠、杨氏宗祠等传统宗祠忠孝文化为背景,深入挖掘石江民间忠孝故事,结合清廉石江送戏下乡、文艺展演等活动,让传统忠孝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一系列活动中,该镇涌现出无偿献血的“熊猫侠”廖振飞、跪地救人的“最美石江人”袁娟、捐资修路的“乡贤”钟美利等一大批好人好事,进一步激发了各村乡贤参与支持家乡建设的主动性。今年4月份以来,共有28个村发动了35名乡贤捐赠物品,总价值30余万元,带动民风持续向好、政风持续改变。
“多彩石江”推进振兴
今年,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三区一中心”战略,石江镇从“红色石江、绿色石江、古色石江、有色石江、金色石江、暖色石江”6个方面发力,创新开展“多彩石江”建设。
“红色石江”传基因。抓好党建,增强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党建整体水平。
“绿色石江”促清廉。抓好环保、蓝天保卫战工作和环境卫生工作,巩固拓展治理耕地抛荒成效,积极探索“田长制”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体系。
“古色石江”转民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信访、禁毒、综治等工作。
“有色石江”振雄风。重振工业重镇雄风,五年内初步打造形成以建材、物流、工业气体为龙头的工业产业园区。
“金色石江”促振兴。抓好各村项目建设,以打造产业示范基地为突破口,扶持一批龙头产业。对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结合中心工作,打造样板村。推进双季稻等农业示范点建设,重点打造江潭、和平、大塘、白山、金龙、江洲等双季稻示范点,以及陈家、黄龙寨、马口、拱桥、楼场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坚决落实“谁种粮,谁得补贴”原则,稻谷补贴向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倾斜。同时,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暖色石江”聚人气。提升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倡导文明乡风,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六项重点工作及“六零”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