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

“介入无植入” 让冠心病患者重获健康“心”

邵阳日报讯(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郑雯)10月9日,邵阳县人民医院为一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成功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治疗效果良好。

9月29日,43岁的杨先生因为“突发胸痛、大汗淋漓1小时”紧急送入邵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患者回旋支近端完全闭塞,右冠脉中段95%严重狭窄,需要植入支架来开通狭窄的血管。然而,由于血管较小,不能植入支架,遂予以药物球囊扩张成型,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能信查房组织讨论后认为,患者右冠脉有择期手术指征,考虑患者年龄较轻、血管病变较简单、钙化不重等特点,有可吸收支架植入指征。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10月9日,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陆中义带领介入医师团队,成功在患者右冠脉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血管完全重建,达到理想水平。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一直以来,医学界对冠心病的治疗技术和理念一直在不断探索。当前,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而近年来,介入治疗领域“介入无植入”创新理念高速发展,一种可以降解的心脏支架植入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邵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陆中义介绍,不同于植入后永久存留体内的金属支架,可吸收支架在人体置入后2至3年内可完全降解,恢复血管的功能和弹性,不会永久存留,很好地解决了非可吸收支架带来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风险,真正实现了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特别是对于年轻冠心病患者,可减少其再次患心肌梗死的风险和减少口服药物的使用,并且不影响其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再次进行支架手术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过度劳累、吸烟等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影响,原本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中青年中的发病率却日趋上升,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出现,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陆中义提醒,支架植入并不是冠心病“一劳永逸”的治疗方式,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适当锻炼、按时服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如持续出现胸痛、胸闷或其他部位疼痛等症状,一定及时到就近正规的医院检查就诊,切勿耽误了治疗。

--> 2022-10-16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2408.html 1 “介入无植入” 让冠心病患者重获健康“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