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唐颖 通讯员 李文娟 孟天笑) 近日,市中心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神经介入团队成功自主开展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手术,为颅内多发、复杂动脉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也标志着该院介入血管外科神经介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8月初,患者袁龙(化名)因在体检行头颅MRA发现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入住该院介入血管外科治疗。完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可见动脉瘤,动脉瘤约5mm大小,且瘤体形态不规则,瘤颈呈绝对宽颈。
该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刘林志介绍,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至5%,患者每年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约为2%至3%。然而,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致死率可达40%。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在目前造影评估的眼动脉段动脉瘤,为宽颈的大动脉瘤,角度刁钻,如果进行传统的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其微导管到位困难,到位后不稳定,也难以达到致密填塞且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性极大。如果进行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其手术方式相对操作容易,且可大大降低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可能。
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刘林志团队最终采用FD治疗。其原理是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减少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达到动脉瘤瘤体内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的目的,最终在FD表面和动脉瘤瘤颈处形成新生内皮细胞,实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和治愈。与此同时,也能实现载瘤动脉的重建,并降低动脉瘤复发再通的风险,可精准拆除“颅内的定时炸弹”。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患者和家属坚定了手术意愿。术前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陈贤平带领神经介入团队,历时45分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造影可见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充分打开,支架与血管壁均贴合良好,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瘤腔内可见明显的造影剂滞留,术后患者15分钟麻醉复苏拔管,神志清楚,经住院调养后患者平安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