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农贸市场买菜的时候,发现一个老婆婆推着车子在兜售水果,车上有红红的柿子。这让我想起,原来又是一年秋风起柿子红的季节了。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师范学校读书。国庆放假期间,同学们有些回家,有些结伴游玩去了。我家离学校很远,回去一趟费钱又费时,不划算,就待在学校。待久了,闲来无事,就一个人上街溜达,发现一个水果摊上有一种被码得整整齐齐的红红的水果,格外耀眼,让人垂涎欲滴。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我把果子稍作清洗后就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啃,哪知道这东西好看不好吃,硬且涩口,怎么也咽不下。卡在喉咙里,下不去,上不来,害得我眼泪直流,狼狈不堪。食之不下,弃之可惜,我后悔极了。
事后,我向别人打听才知道这种水果就是柿子。它在没有熟透的时候吃起来就会涩口,必须熟透了才能吃,而且不能空腹吃,一次还不能吃太多。这次领教柿子的厉害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湘中一个县的农村里,从来没有见过柿子的模样,也不知道它的特点和产区。因此,第一次吃柿子闹出的不愉快,也实属情非得已。
也许正是因为第一次吃柿子的尴尬,让我激起了对柿子的探究欲。但是,我已经不记得后来自己是怎么学会识别柿子熟与不熟的了,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爱上柿子这东西的了。
记得在父母快七十岁的时候,我陪他们到北京游玩。在一个旅游景点,发现山上有些光秃秃的树,树枝上有些红色果子。听别人说,那就是柿子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柿子树。当时,我和父母在景区的城墙上,有些农民在墙下面叫卖柿子,说是刚刚从身边的树上摘下来的。上面的游客有需要时,他们就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将装好柿子的篮子顶上来,顾客取下柿子,将钱放进篮子后,他们收回篮子,一桩买卖就这样成交了。
母亲发现后就问多少钱一个,听说要5块钱时,她惊讶地说:“哎呀!这么贵。”我知道,母亲一定是喜欢吃但又舍不得吃。我对母亲说:“妈,只要您喜欢吃就买吧。我也喜欢吃,我陪您吃。”一句话把母亲说得笑了起来。
我们买了柿子后,边吃边议论,觉得北京柿子个大,而且透亮,把外面那层薄得透明的皮剥了后尽是可以吃的柿子肉。父母吃得很满意,觉得5块钱一个虽然有些贵,但是柿子个大味道好,还开玩笑地说:首都的水果就是好吃些。
在此后的岁月里,每到一年柿子红的季节,我都会买些柿子吃一吃,也会买些送给父母吃一吃。父亲年纪大了后牙齿不好,吃柿子的时候,他喜欢把柿子剥了皮后放在碗里,再用勺子舀着吃。
后来,父亲走了。母亲同我一起住的时候,我仍然一如既往地在柿子红了的时节买柿子回来吃。但是,我发现母亲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兴致。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不能很好地看清柿子的薄皮,于是,她就连皮一起吃,还说剥了皮,柿子就没有什么了,太可惜了。我默默地拿过柿子,说:“妈,我给您剥,别老是那么舍不得。”
后来,母亲也走了。物是人非,但是四季轮回依旧,每年仍然有柿子红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我依旧会记得买些柿子吃,依旧会想起当年第一次吃柿子的狼狈,依旧会想起和父母吃柿子的情景。只是再也不能回到从前,再也不能同父母一起吃柿子了。
(敬东东,任职于邵东市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