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同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时代价值,必将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时代要求的人类实践活动中鲜活地体现出来,这既需要积极将价值理念融入中国具体的国际关系实践中,又需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价值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绵延5000多年的精神命脉和文明根基,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显著优势和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离开这一重要精神源泉,我们难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更难以提出蕴含着厚重中华精神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了众多与当今时代产生深刻共鸣的独特智慧,与西方文化有着本质不同。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解答人类问题的重要启示,因此具有了世界性、人类性的普遍属性,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思想基础。事实上,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思想渊源、文化底蕴与精神滋养;另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也从时代精神与全人类的高度激活和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实现了现代性、普遍性的转换,最终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彰显中华文明的光辉。在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实在在地为全人类谋进步,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中的“协和万邦”“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价值的最好体现。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是“一带一路”建设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与少数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稳定发展从来不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之上,而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促进繁荣共赢,例如在平等共建的基础上以“一带一路”打造沿线国家的文化经济带,截至2022年1月,中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它以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合作倡议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而某些国家组成的“小圈子”以排他性、封闭性破坏国际环境,其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终将会落得“失道者寡助”的局面。
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努力让世界倾听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中国声音。“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要在“文”上做足功夫,让中国成就彰显的世界性贡献、化解人类共性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大道能够得到世界范围更广泛的了解和认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文化都有地方性差异,但差异并不一定意味着冲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或文化的丰富多样正是推进人类进步的必要动力。“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要以中国的方式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底蕴讲好全人类故事,并在讲好全人类故事的同时彰显中国的独特魅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真正反映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形象,传递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中国声音,促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