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李花各有特点。《格物丛话》说,“桃李二花,同时并开,而李之淡泊、纤秾、香雅、洁密,兼可夜盼,有非桃之所得而埒者”。咏桃花的诗多,咏李花的诗也不计其数。
唐太宗李世民《赋得李》:“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丽景观朝彩,轻烟散夕阴。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第二联以莺啼和蝶戏,衬托李花之美。第三联说李花可早晨观赏,也可傍晚观赏。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开头几句是这样的:“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说的是二月尾,桃花谢了,李花还盛开,白得“雪羞比”,成片的李花则如“波涛翻空”不见涯涘。晚上观赏,觉得天也被李花映照得明亮了。宋人杨万里读了韩愈这首诗,写了《读退之〈李花〉诗并序》,序是这样的:“桃李岁岁同时并开,而退之有‘花不见桃惟见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也许杨万里读了韩愈的咏李诗才注意到,桃花黯然谢了,李花还在为春天敷彩。
欧阳修的《和圣俞感李花》是这样的:“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晴风暖日苦相催,春物所余知有几。中年多病壮心衰,对酒思归未及归。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感慨人生易老,应及时归返。又感慨人生不如花和草,能够随处“芳菲”。
杨万里《李花》诗:“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更足看。莫学江梅作疏影,家风各自一般般。”他认为李花要远看,而且李花越繁多越好看。辛弃疾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城里的私家园林和大众公园里,春来应该有李花盛开,但要观李花,不如去山野,有荠菜花等小花陪衬的李花,更好看呢。
(黄三畅,武冈市二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