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一些不法分子却以‘抗疫’之名,疯狂诈骗,我们邵阳已有不少群众中招。经过梳理,7个典型电诈陷阱务必格外警惕。”3月24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陈飞龙介绍。
骗局一
冒充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类诈骗
骗子通过号商批量购买账号,伪装成“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或“回访员”,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添加好友,将受害人拉入微信群内。
然后,骗子在群内发布刷单、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通过一单多任务拒返佣金、流水不足无法提现等套路,诈骗钱财。
“3月20日,新邵县公安局快速出击,成功打掉一个利用短信群发赌博网站链接、诱惑他人参与赌博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陈飞龙说。
防骗提醒:刷单是违法行为,网赌十赌十输,大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此外,骗子大多通过手机号码添加好友,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骗局二
声称健康码异常类诈骗
骗子伪装成“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谎称健康码、检测报告、流调出现异常,要求前往公安机关核查。
在骗取群众信任和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后,主动提出将电话转接至“某公安局”,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
“这类诈骗本来是电诈十分拙劣的伎俩之一,但犯罪嫌疑人利用群众在特殊状况下对政府机关的高度信任,铤而走险,仍旧会有群众上当受骗。”洞口县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王宽勇介绍。
防骗提醒:公安机关不会线上办案,更不会与涉案人员发生金钱往来,凡是以涉拐、经济犯罪、非法提取社保、阻碍疫情防控等理由要求清查资金的,100%都是诈骗,务必警惕。
骗局三
声称“快递涉疫”类诈骗
不法分子以“快递被检出新冠阳性、无法送达”为借口与群众发生联系后,会迅速提出“快递虽然会被销毁,但会给快递收件人予以赔付”的所谓“解决方案”。之后,诈骗分子通过让当事人扫描二维码或下载App,填写快递赔付信息的方式,诱骗当事人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短信验证码等,从而骗取当事人钱财。
防骗提醒:此类诈骗手法,归根结底还是属于“网购退款”类型的电信诈骗。当遇到所谓“客服”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任何方式,声称“快递或订单出现问题进行退款赔付”的,一定不要轻信。“应返回原购买渠道,或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通过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陈飞龙说。
骗局四
虚假预约疫苗接种类诈骗
骗子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短信发送虚假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引诱群众点击含木马网址的虚假链接,套取个人信息,伺机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收到含有不明链接的手机短信,请千万不要随意点击。”陈飞龙说,“这是最起码的网络安全知识,一般成年人都有这个防骗自觉,但对于老人、孩子和少数偏远山区群众,进一步加强常识普及还是十分必要。”
骗局五
花钱购买核酸检测“快速通道”
有一些着急做核酸检测、又怕麻烦、不愿意排队的群众,盲目相信有核酸检测的“快速通道”“私人通道”,不法分子就以“加价最快半小时拿到核酸检测结果”等谎言,对他们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我国的核酸检测有效结果,必须由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核酸检测根本没有所谓的“快速通道”,千万不要相信网络上的所谓“私人渠道”。
骗局六
虚假“密接信息”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部门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触者”为由,向受害者发送钓鱼短信,要求受害者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从而盗取受害者个人财产。
防骗提醒:这种诈骗手段类似于上述第四种骗局。不明链接不要点!如果收到相关短信,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同行密接人员自查”的小程序里先自行筛查,结果明明白白。
骗局七
流调要求提供银行卡号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群发短信,在短信中,要求当事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到某地点进行核酸检验,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短信中还煞有介事地附有一条链接,要求当事人按提示输入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
防骗提醒: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流调时,不会询问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也不会发送任何链接或二维码,更不会要求被调查人输入银行卡或密码等信息。一旦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