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3日

◆文本细读

散文杂文两手抓

——读刘诚龙《风吹来》及其他

焦淑梅

第一次接触刘诚龙的作品,是在2015年。初秋的寒意笼罩晋北大地,窗外施工的挖机依然吭哧吭哧作业,正午的太阳明晃晃。办公桌上,一本《暗风流》摊开。随着阅读深入,那段时间被这个叫刘诚龙的作家震撼。他知识渊博,观点独到,叙述犀利。

2021年,他的散文集《风吹来》出版,又一次成了我的枕边书与案头书,让我展读复展读,摩挲又摩挲。这书读来,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依然可见,他一贯的写作风格,陌生的是,他有很多风格变体,万变不离一宗,又气象变化万千。全书共三辑,一是“坐看云起”,可以感受他对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热爱;二是“一方乡愁”,可以与他共鸣对父母亲等亲人的思念,与他一起怀旧房子稻田等故乡风物;三是“山居闲读”,可以跟随他的思维起舞,共同沉思关于读书和写作的种种……他在时空的维度里大开大合,腾闪跳跃,幽默风趣间,轻松谈笑间,给读者呈现出别样的心灵感悟和千姿百态的故事篇章。

杂文是刘诚龙的看家本领,拿手好戏,他的散文同样光彩奕奕。散文里有杂文的犀利,杂文里有散文的优美,如此杂糅手法精妙运用,使文章的表现力和内在张力尤其厚重,辨识度极强。他的文短句多长句少,节奏感极强。“茄子一格,豆角一格,土豆一格,西红柿一格,红萝卜白萝卜各一格,一菜一品,一菜一格,这一亩菜地里,是农家菜大荟萃,也是袖珍版的农业地图吧……这块土地,因此十分神圣,而十分神圣的土地,却是十分平常,因十分平常而格外神圣。”(《杨家岭的一块菜地》)读来就像吃炒蚕豆,嘎嘣脆,酣畅淋漓。

他专注而深情地描写故乡,但意义又不仅局限于此。铁炉冲是他的老家,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停笔地一直在用饱满又浓烈的感情维护和扩建生养他的村庄,深情表达着对故乡的坚守与希望。《风吹来》第二辑里,刘诚龙用26篇散文,串联起他不同年龄段眼里和心里的铁炉冲。刘诚龙爱家爱妻,他的许多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内里的角色必有“堂客”。那个被文字滋养的女子,一定是红袖添香的那种。好的爱人好的家庭成就一个人,唯其如此,他内心是宁静的、平和的,可专心著书。而读者,透过他款款叙述的一篇篇美文,读到的是静水流深、人间安宁。

读刘诚龙散文,你感觉他是暖男;读刘诚龙杂文,你感觉他是刺头。暖男与刺头,集于一身,和谐一体。这个不奇怪,他的杂文里,有散文的文采,他的散文里,有杂文的风骨。

《读书当生光》一文,从袁枚和谢肇淛的读书故事中,深入浅出地论证了他对于读书的看法,读书要有思想、思辨,思考。他将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准则一点一滴地渗入一篇篇文章里,文章就别有分量,有责任心。《读书与看书》《胆读书》《得闲书者得语文》等文章从点滴中铺陈,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对于写作及读书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拿出来给读者,字里行间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焦淑梅,山西省作协会员)

--> 2022-03-23 焦淑梅 ——读刘诚龙《风吹来》及其他 ◆文本细读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2330.html 1 散文杂文两手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