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听故事。最初主要是听母亲讲故事,后来则是缠着伯父、舅舅、姑爷、表哥讲故事。母亲只读了半年书,脑子里大多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几个老掉牙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熊巴外婆的故事》了,这故事听起来有点恐怖,因为那“外婆”居然是个长尾巴的怪物。
我于是也就想对孙女多讲点故事。孙女两岁左右,我就尝试给她讲故事。可是我发现,任何故事都容易触及到小孙女不认识不熟悉不理解的语言和事物,看着一脸懵的小孙女,我只好放弃自己不切实际的“冒进”做法。
孙女三岁多的时候,我讲《狼与羊》《老虎与老鼠》等简单的故事,她能听懂了。可奇怪的是,我跟她讲了不多的几个故事之后,她居然就给我出起难题来了。譬如,我刚讲了《老虎与老鼠》,她就要我讲《老虎与狼》的故事。我说书上没有这个故事,也没听别人说过这个故事。她说:“不嘛!我就要听《老虎与狼》的故事。”我说:“爷爷给你换个别的新故事吧!”她说:“不行!不行!我就要听《老虎与狼》的故事。”实在拗不过她,我只好硬着头皮即兴瞎编,就将《老虎与老鼠》的故事换了下主角,故事情节基本一样。好在小孙女并没有看出我这个故事有啥水分,她对我变相的剽窃作品居然很满意。
特别有趣的是,有次她又给我出了个《老虎与狮子》的题目,让我讲。没办法,我知道她出的题目是必须完成的。有了前面瞎编成功的经验,我就更加大胆地瞎编了。我居然把我跟小孙女都编进了故事中,她也浑然不觉。我说:“我跟你去半山水库的时候,一只老虎被一只狮子追着掉进了水库里,淹死了。”“真的死了吗?”她有些悲伤地问。我说:“是死了。”顷刻之间,她就要掉眼泪。我赶忙骗她说:“没死,然后又被爷爷救上岸了!”她的眼泪马上缩了回去,并说:“你怎么可能救老虎?你不怕它咬你吗?”我说:“爷爷是拿一根长棍子,让老虎抓着棍子上岸的,爷爷没有碰它。”她又半信半疑地说:“那我怎么没看到?”“你不是在船上睡觉了吗?”我说。她眨巴眨巴眼睛,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点了点小脑袋。
小孙女快五岁时,有了一个新的怪招。譬如我给她讲完《渔夫与魔鬼》的故事,她感觉意犹未尽,就说:“多讲一点!”我说:“我已经说完了啊!”她说:“你再多加一点!”我说:“我怎么加呢?人家的故事就只有这么多啊!”不管我怎么解释,小家伙就是不依不饶,一定要我“多加一点”。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加:“渔夫不是打渔一天,什么也没打着就回家了吗?回到家里老婆就不高兴了。就责骂老公不能干,一天居然什么也没打到。渔夫就将自己遇到魔鬼的事说了一遍……”之后,她让我“继续讲”,我只好继续编……
昨天买到几本很有趣的小小说,我又准备根据这些书给五岁多的小孙女讲故事,可是她居然直接就给拒绝了。她说:“我只听你编的故事,不许讲书上的故事。”这难题真的越出越难,感觉这故事真的没法讲了。不过,好在我将看到的故事讲给她听,她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编的。麻烦的是,我脑子里记得的故事并不多。
其实小孙女现在最喜欢的是看动画片。可是我担心她看得太久,看坏眼睛,所以总希望她少看电视、多听故事。
(潘璋荣,武冈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