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在全寿命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去年会同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共同印发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3月11日,市绿色建筑发展座谈会在香山道项目部举行,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和建筑行业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会。会上,香山道被动房技术总监邓湘文对项目的绿色节能数据进行了分析。2021年4月,我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香山道正式启动,广大市民纷纷到项目现场体验,丰富了他们对被动房技术和绿色节能住宅的认知,提高了传统建筑业绿色升级的积极性。
也就是从2021年开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今年2月,我市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建筑领域向高质量高品质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按照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争取到2025年,我市中心城区新建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70%,全市新建生态城区1个。其他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
传统的建筑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发展绿色建筑,是促使房地产和建筑业充分发挥其经济功用、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材生产是减少建筑业生产环节碳排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新型保温材料、节能门窗、高寿命混凝土等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推广,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碳建筑,加快新型建筑业工业化发展,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提升生产效能,从而实现建筑运行阶段的节能。在推动绿色建筑高速发展、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增加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点位、加强宣传科教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将为我市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当前,装配式建筑模式是建筑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在施工周期、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等方面占据先天优势,发展装配式建筑大有可为。
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应确定各类新建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将绿色建筑领域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也应在出具、核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星级要求或建设标准,在规划、方案设计审批中审查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实施情况,逐步将绿色生态城区相关标准指标纳入城镇规划管控内容。
为此,我市从多方面入手,抢抓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机遇,夯实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我市目前建成5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湖南衡科住宅工业有限公司邵东市产业基地、湖南盛昶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二期装配式墙板生产基地、中民筑友房屋科技(邵阳)有限公司隆回装配式产业基地、湖南君志达保温材料有限公司重钢别墅产业基地、湖南建东安家科技有限公司轻钢别墅产业基地。2021年我市完成装配式建筑面积约84.43万㎡,占新建建筑的25.58%。
据了解,我市正在围绕绿色建筑需求和建材工业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认证工作。在各类试点示范工程和推广项目中,进一步明确对绿色建材使用的规定。通过加强绿色建材生产应用与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城市建设的内在联系,加强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开展绿色建材行动检查,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同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内外墙板等装配式建筑三板技术,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绿色材料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自2022年6月起,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形成监管闭合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在建材领域大力推广绿色产品认证,积极应用获得绿色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提升住宅品质。
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各抒己见,建议我市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落实绿色科技创新等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奖励政策,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绿色技术攻关,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促进我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王跃辉
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坚持顶层设计、科技引领、政策扶持、创新驱动,强力推进新建建筑严格落实节能标准。加快全面推行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环节的BIM技术应用,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模数化应用水平,全市政府投资类房建项目必须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单体建筑装配率原则上不低于50%,对主动实施装配式建筑且装配率达到50%以上的商品房项目,给予建筑容积率奖励,并优先办理商品房预售。从而切实保障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建设要求的落地实施。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导和社会监督作用,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金都新地置业董事长 李向阳
目前,在我市住宅项目中,出于市场成本原因以及政府限价因素,开发商追求绿色建筑意愿不足,只有极少数项目在这方面愿意投入。建筑注重外形,也要更加“绿色”,运用越来越多的绿色技术,绿色建筑会逐步在市场中推广开来,这样购房者会更关注,倒逼建筑提升绿色品质。同时还要开展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大力推广使用外墙隔热保温材料、高性能门窗等新技术、新设备,优先采用遮阳、通风、照明等低成本功能改造措施,开展高能耗建筑和老旧城区绿色化改造,引导和规范市场消费,鼓励城镇绿色建筑企业采购使用绿色建材产品,积极参评绿色建筑星级评价。
市建设银行邵阳市分行住房金融业务部经理 肖华
在信贷审查审批中,银行可将绿色建筑项目纳入绿色信贷,采取绿色审批通道,加强项目贷后管理。在考评指标体系中设置绿色金融考核指标,贯彻绿色金融导向。绿色建筑开发阶段,优先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与开发信贷;绿色建筑租售阶段,在贷款流程、首付款比例及相关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建行邵阳市分行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将对绿色建筑类贷款重点支持,贷款的准入、审批更快,贷款的指标优先给予,贷款的利率实行优惠,对绿色贷款的投放纳入对各支行、各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从而在全行形成一种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的氛围。
香山道被动房技术总监 邓湘文
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潮流。虽然我国各种节能、低碳甚至零碳建筑鳞次栉比,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层出不穷,但实际上我国对绿色建筑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节能水平更高。通过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暖通空调、照明与电气设备能效水平,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效减少电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未来的新型建筑既要有颜值,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让更多人使用生态环保、健康舒适的高品质建筑,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洞口国彩总经理 陈立勇
推广普及超低能耗建筑,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我们绿色建材企业深度关注、支持和参与,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际行动为发展绿色建筑做出贡献!
君志达董事长 王自军
通过采用高强、高耐久性材料,推动绿色建材应用,推广全装修、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造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建筑材料资源消耗水平,并带动降低材料生产、运输能耗,推动我市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转型,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提高住宅绿色健康性能。下一步,我公司要加强绿色技术、产品研发推广,推动绿色建材应用,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市住建局节能与科技科科长 王伟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通过政策、法规、标准等手段总体把控,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信用等措施方向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激发市场调节机制和共同缔造机制,形成多元良性拉动效应,共同推动我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市建筑节能与科技协会会长、南方建设董事长 袁杰
政府、社会、企业要共同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特别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镇)、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要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政府投资或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要全部采用绿色施工,通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及装配式技术应用和专业技术人员施工培训,加快构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新格局。
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无论是空气湿度,还是室内温度都较为适宜,再加上降噪措施、自然光的有效利用,极大提高了人们房屋居住质量。同时,以此降低建筑物后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为我市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