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发展理念,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指引
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已经引领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为如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依然需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新征程上最重要的战略指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二、新发展理念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大国博弈的战略支撑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未遇之大疫情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呈现出多点突破、群发性突破的新态势,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大国博弈愈演愈烈,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面临冲击,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受阻,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外部形势严峻复杂。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经贸和科技创新的“围追堵截”,我们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应对外部冲击的战略支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创新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攻克“卡脖子”技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循环为契机,努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我国产业体系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体系韧性。
三、新发展理念是阔步迈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
2021年我国GDP突破110万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重点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开放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新发展理念贯彻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新发展理念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人民性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的‘根’和‘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不竭动力,协调发展是补齐民生失衡短板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民生健康可持续的环境保障,开放发展有利于优化民生改善的国际环境,共享发展则是民生改善的价值旨归。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响亮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