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5日

◆思想者营地

北宋章惇“开梅山”的性质

肖殿群

中国的“改土归流”到底始于何时何地?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历史学术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比如,北宋章惇“开梅山”后,朝廷在梅山设县建城,编户籍、定赋税,与汉族地区一样进行行政管理——这是不是“改土归流”?

梅山历史和北宋章惇“开梅山”

古梅山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梅山指今湖南新化、安化的“上下梅山”;广义梅山是民国之前官方对湖南雪峰山脉的称呼,北至湖南益阳、南到湘桂边境的八十里大南山。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梅山)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南接邵(邵州),其西则辰(辰州),其北则鼎(鼎州)”。这里表述的“其地千里”,是指广义的梅山地区。

北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大臣章惇通过军事进剿、武力威逼和政治利诱等手段,“招降梅山峒蛮”(《资治通鉴·宋记》),然后编户籍、定赋税,朝廷开始对梅山地区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

什么是“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是指“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中央政府派任流官”,也即“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

“改土归流”的“土”,是指少数民族首领(土司);“流”是指朝廷派任的“流官”,因其代表朝廷,有一定任期,非世袭,非土著,有流动性,故称“流官”。“改土归流”是将那些原来就已经臣服朝廷、口头上表示服从中央领导但实际上又不服管的少数民族真正“归”入朝廷“直管”。由此可见,“改土归流”只是改变了管辖权,并不是开疆拓土;只是“改”变,不是开“拓”。

那么,“改土归流”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区开始的?学术界对此有过争论,有过不同的观点,也存在地域性“争第一”的现象。有的说炎帝黄帝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其实就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是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宋代章惇“开梅山”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明初朱元璋平滇后派沐英守滇几十年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有的说明朝永乐年间平定铜仁等地的思州、思南两个宣慰司叛乱后,设置贵州布政使司是中国最早的“改土归流”……目前具有共识性、主流性的观点,是“改土归流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

章惇“开梅山”不是“改土归流”

《宋史·梅山峒》:章惇开梅山后“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1996年《新化县志》:章惇开梅山后,朝廷“遂得其地”。请注意,古今记载的这些梅山户丁与疆土都是章惇开梅山后朝廷新“得”的!

章惇“开梅山”其实是攻破了那些藏入梅山的蚩尤后代的最后据点。很多古籍资料都显示,“梅山蛮”世代不服历朝政权的管束。当时被章惇逼降的“梅山蛮”首领苏甘,并不是北宋王朝事先就任命或认可过的“土司”。

章惇“开梅山”之前,历朝历代从来就没有真正统治过梅山地区,更没有任命或认可过梅山地区的首领(土司);“开梅山”之后朝廷也没有再任命或认可这里的“土司”,而是直接设置了与汉族地区无异的行政机构。

所以,笔者认为,北宋章惇“开梅山”并不是“改土归流”。

(肖殿群,任职于邵阳市民政局)

--> 2022-03-15 肖殿群 ◆思想者营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37231.html 1 北宋章惇“开梅山”的性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