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8日

时雨催开万花香

——我市多措并举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落实“幼有所育”工作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李超 通讯员 阳静

“宝贝,再见!”

“爸爸,再见!”

3月1日早上,李先生将小女儿送到位于小区内的北塔区第五幼儿园门口,与女儿话别。“以前大女儿读的是民办幼儿园,距离家里有两三公里;现在,幼儿园就在小区里,还是公办的,真是方便极了!”李先生说。

李先生所说的“方便”,也是近两年来全市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近两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将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办幼儿园由2019年的198所增加到2021年的704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由2019年的45944人增加到2021年的103704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3%提高到52.7%。

高位推动 凝聚合力

面对全市学前教育底子薄、群众对公办幼儿园入园需求大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将压力化为动力,层层压实责任,持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

我市成立了全市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邵阳市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工作实施方案》《邵阳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并先后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扩大)会议及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县市区委、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教育、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各司其职、联合发力,为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

近几年来,我市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套园治理、“民转公”等方式,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的学位供给。

“之前,双清区有70多所幼儿园,但是呈现民强公弱的畸形发展,要解决老百姓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重要的是在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双清区教育局局长谢爱军说。2020年以来,双清区共申请政府专项债券资金9000万元,新建了双清区第一幼儿园、博文幼儿园、白云幼儿园等一批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200个。而近两年来,我市共新建幼儿园60余所,增加学位9566个,有效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区县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城区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三位一体梯次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

2021年,邵阳县通过对现有公办幼儿园提质扩容、或利用闲置的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新建了下花桥中心幼儿园、五峰铺青云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改扩建了白仓合兴幼儿园、白仓新建幼儿园等9所幼儿园,新增校舍面积19830平方米,共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达1620个。2020-2021年,全市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839个。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小区配套幼儿园都是由开发商修建和管理,开发商大都将配套园租给了个人,办成了营利性的民办幼儿园。为全面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市教育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邵阳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入小区配套幼儿园现场调研并约谈开发商,住建、自然资源、发改等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园一策,分类攻坚。2019-2021年,全市通过回收、转换、并购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19所,增加学位4356个。

秉着“政府举办、租赁资产、委托运营、统一考核”的原则,我市按照自愿申请、组织遴选、政府认定、社会公示的程序,将一些办园条件好、管理规范、收费标准适中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改为公办幼儿园。城步苗族自治县从2020年开始将县城内的爱心幼儿园、象山国学幼儿园2所优质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其收费标准分别由原来的3000元/期、3680元/期降为与县机关幼儿园统一标准2630元/期,县财政每年安排补差资金92.6万元,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带来的实惠。

规范管理 提升质量

就近入园、好而不贵,是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殷切期盼。为有效降低入园费用,提升幼教质量,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扩公办、促普惠”的思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把财政资金投入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学前教育发展上。

我市积极落实公办幼儿园、普惠园生均经费标准到位,对“民转公”幼儿园收费标准进行差额补助,对“民转公”幼儿园统一挂牌、派驻公办教师和安保人员,通过对园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和科学指导,并鼓励“民转公”幼儿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共办园质量。同时,以县市区机关幼儿园为龙头,以“名园+弱园、名园+民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带动和引领其他园共同发展。

我市不断健全幼儿教师补充机制,加大与湘中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合作,委托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定期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师,并引导和督促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保障其工资待遇,着力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几年来,全市共增加幼师编制709名。同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还按照上级有关幼教的文件精神,通过“国培”“省培”“市培”以及送培上门、送教下乡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幼教质量和保教水平,为我市幼教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22-03-08 邵阳日报记者 李超 通讯员 阳静 ——我市多措并举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落实“幼有所育”工作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1674.html 1 时雨催开万花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