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8日

◆史海钩沉

“四六”名手李刘

阿旧

李刘(1175-1245),字公甫,号梅亭,江西崇仁人,初任宁乡县主簿,累官吏部侍郎、宝章阁待制,善骈文。清人陆心翼《宋史翼》称其“熟于典坟,以骈俪著称,制词为南渡之冠,所著有《类稿》三十卷、《续类稿》三十卷”。今存《四六标准》四十卷,入《四库全书》。“四六”即骈文的代称。

李刘曾为武冈军通判,与邵阳本地官员文士多有往来,诗文酬答每言及邵阳本地人文胜迹。《四六标准》中有《回武冈黄主簿》一文,短短百余字,言辞流丽,用典如水中着盐,李刘不愧为“四六”名手。

但因康熙《武冈州志》误其名“刘”而为“钊”,而后来的嘉庆、光绪州志之“职官表”皆沿袭之,因而李刘的这些文章并未被收录到各版州志的“艺文志”中,只在“拾遗志”中,才对李刘《贺宝庆李知府到任》一文中有关“召伯甘棠”的内容略有提及。近之《都梁文钞今编》虽云搜罗详广,但于李刘以上诸文亦均未收及,可谓憾事。

康熙州志之误,源自旧志(当为明嘉靖或万历州志)。“李刘”,李后为“刘”,而刘为天下最为常见姓氏之一,极少作人名,且刘、钊字形相似;又旧志原本字迹或已漫漶难辨,康熙州志编撰者一念之差,误“刘”而作“钊”。而此后的嘉庆、光绪州志的“职官表”皆沿袭之,又加注,“钊,府志作刘”。

时大理学家魏了翁黜靖州,李刘与之过从甚密。魏了翁有《答武冈李通判刘》,还应李刘之请,先后为其祖父李彦华(号藏修)和父亲李琥(字次琮)撰写了墓志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李刘为“嘉定七年进士”,但据魏了翁《藏修先生李公墓铭》载,“刘于孙辈最为晚出……始获齿名于嘉定元年进士籍”;《李次琮墓志铭》亦云李刘“中嘉定元年进士”。又明弘治《抚州府志》载李刘为“嘉定元年戊辰郑自诚榜”,可确定李刘为嘉定元年(1208)进士。

裴梦得,字及卿,著有《欧阳公诗集注》《史汉四纪》和《汉注拾遗》,魏了翁均为之序。据《魏了翁年谱》,裴梦得为李刘女婿。裴梦得跟随岳父寓居武冈,并建有书斋“毖斋”。魏了翁作《毖斋铭为裴梦得及卿作》:“毖之为义,或劳或谨。莫知字始,相承为训。劳则勿逸,谨则无失。敬哉尔室,毋曰不觌。”《武冈州志》并未收入魏了翁此铭。

据魏了翁序,裴梦得《欧阳公诗集注》有十四卷,共笺释欧阳修诗“凡五百二十一首”。魏了翁对裴注颇为赞赏,说仔细体味裴释,才深知欧阳修“贯融古今”,功力之深厚。据魏了翁序,裴梦得的《史汉四纪》,是为四位短命皇帝楚隐帝、楚义帝、汉少帝、孺子婴作本纪;《汉注拾遗》,是为纠正《汉书》各家注释的错误。裴梦得与其著作及魏了翁为之序文,《武冈州志》均未收录。

隋唐时,裴姓为名门世族,英才迭出,入宋后逐渐衰落。南宋末,邵阳人裴济高中进士。宋代裴姓极少,邵阳更少。此裴济或是裴梦得之后。

(阿旧,新宁人)

--> 2022-03-08 阿旧 ◆史海钩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1669.html 1 “四六”名手李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