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7日

◆樟树垅茶座

故乡的味道

范诚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往往是从故乡的味道开始的。

小时候,一顿美食,一份小吃,甚至烤红薯、烧包谷之类,都可以吃得那么津津有味。长大后,想方设法去品一品故乡那久违的味道,以释放心中淤积已久的乡愁。

我记起乡贤刘子载先生的一段往事。

1962年秋,原国家高教部副部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子载先生,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新宁。刘子载是新宁农村人,幼时家贫,但刻苦好学。1921年秋,他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认识毛泽东、李维汉等共产党人,并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在他们的影响下,刘子载参加革命,留学苏俄,后到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高教部副部长。这次,他在离开故乡前,特意给陪同人员提出,想吃一顿故乡的蕨粑粉。

蕨粑粉是新宁最普通的一种食物,即是用山中的野蕨粑加工成粉条,再用民间的土法子做成美味的凉拌粉。当时,县里就只有老城东门口一家店子才有。由于店小人多,怕不安全,县领导便准备派人去将加工好的蕨粑粉端进政府招待所。刘子载听到后,却说,吃蕨粑粉就是要到小店子吃,才有那种味道,那种气氛。后来,县领导陪同他到县城东门的小店子里吃了一顿。他吃完后,大声叫好。

我又想起沈从文先生怀念家乡擂辣椒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沈从文先生居住北京。离开故乡久了,有一天,老先生突然想吃故乡的擂辣椒了。自己弄,必须要有擂钵才行。偌大一个北京,从哪里去找湘西的擂钵?没办法,沈从文只得写信托大哥沈云麓从凤凰弄个擂钵寄去北京。收到来信,这位大哥动了真格,先是请凤凰城颇有名气的秦岩匠用红岩石打了个小擂钵,接着派几个年轻人下河去找擂槌。又请人做了个小木箱,把擂钵和擂槌装进去。然后,叫了个街坊熟人把木箱子扛到了邮局去邮寄。为了寄这些东西,老人付了邮寄费30多元。当时,这是普通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长沙上大学。有一天,中学时的恩师丁中正先生从北方考察回来,路过长沙,特意跑来看我。我便请老师吃饭。那时没有什么餐馆,就到学校食堂打饭菜。丁老师特别吩咐,多打点辣子来,在北方半个月,没见辣子,一点没味。我便多打了几份辣子菜。老师也不顾场合,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得满头大汗,一边吃,一边叫好。吃完过后,对我说,今天这餐饭,吃得真舒服。其实,这是当时最简单的饭菜。与其说是一顿美味,不如说,这就是那种久违的故乡味道。

(范诚,新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2022-03-07 范诚 ◆樟树垅茶座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21628.html 1 故乡的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