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二十多年来,武冈市第十中学思政教师张桂红坚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领会新精神,苦心钻研政治教材,深化课程改革。“三尺讲台上没有彩排的机会,每一次都是正式演出,我必须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张桂红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思政课堂上,张桂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真正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她认为,培育真正的栋梁之材,必须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张桂红教育学生们在家里要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做一个友善的人;在社会上多参加公益活动,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在教学《让家更美好》一课时,张桂红把部分学生家长请进课堂,先让学生说出各自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苦恼,然后让家长们也谈谈自己的烦恼,再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换位思考,共同分析交往中的困惑,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学生自然地从中学会如何与父母交往,构建和谐家庭,让家更美好!“张老师的课堂互动很多,参与感很强,能让我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们说。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张桂红始终坚持用爱关心呵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小王(化名)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弱视,片刻不能离开眼镜,有点自卑,不知道如何与小伙伴交往,常与同学产生矛盾。同学们也经常反映他讲话不文明,说他踩踏花草、说他撕英语试卷、说他吸烟……对于这样一个“小刺头”,张桂红倾尽了心血。为了提高小王的自信心,张桂红给了他很多“特殊”照顾。当小王认真写完一次作业的时候,张桂红就把它评为优秀作业,不失时机进行表扬;当张桂红知道他喜欢看课外书时,就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给他,并跟他一起读;当张桂红通过家访了解到他父母离异,在家缺少爱时,就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慢慢地,“小刺头”变乖了。教师节,张桂红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孩子们的祝福,其中有一份礼物最特别——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张老师,谢谢您鼓励我,让我找回了自信。祝您节日快乐!”这张卡片正是小王悄悄留下的。看到这,张桂红会心地笑了。
“我喜欢张老师,因为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我喜欢张老师,因为她上的政治课特有趣!”“我喜欢张老师,因为她总是把我们当朋友!”张老师成了同学们心中的“明星老师”,成了可以倾吐心声的好大姐。“做好人,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同学们对张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记忆犹新。
二十多年来,张桂红一直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她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塑造学生品格,书写了思政教师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她多次获得武冈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