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成了各地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帮助人民群众解难纾困的“暖心工程”。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把走访慰问作为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避免出现“走形”“走样”的不良现象,确保走访慰问走心走实。
走入群众心里,切忌“走马观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走访慰问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盘问式、教条式交流。在开展走访慰问前,要先做足走访准备工作,审定走访慰问对象档案,及时做好动态更新,避免“大水漫灌”,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多头重复走访慰问等现象,使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众成为慰问对象。走访慰问时,不能“走马观花”,出现“慰”多“问”少或者只“慰”不“问”的情况,导致“暖心”变成“闹心”、“走访”变成“走秀”。要带着一颗滚烫的“热心”走到被慰问者家里,与困难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面对面交朋友、唠家常,心连心认亲戚、说实情,多看看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是否存在问题,多问问他们的“急难愁盼”是否解决,多听听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第一时间捕捉困难群众言谈举止之间“小细节”、读懂群众话里话外的“小心思”、察觉群众难以言表的“小烦恼”,做到察言观色、倾听民声,既注重物质上的关怀,也注重精神上的关怀,用真心换真情、用真情暖人心。
走出实际成效,不可“一走了之”。“岁月不居当初心依旧,为民情怀当抱朴为心”,走访慰问不是“一走了之”的作秀。走访是前提,慰问是形式,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才是最终目的。要做好情况摸底,认真分析困难群众的致困原因,精准掌握走访慰问对象的困难诉求,在政策范围内,精心准备走访慰问礼品,避免千篇一律简单化地送油、送米、送钱,要做好“量体裁衣”式的慰问。以百姓心为心,主动了解被慰问者的具体需求、实际困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主动从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研究对策,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听清声音、看清困难、摸清需求,建好走访慰问的台账,把慰问对象关心的“心头事”当成雪中送炭的“要紧事”持续精准帮助。要充分释放“慰问一人、温暖一户、示范一片”的走访慰问“溢出效应”,激发党员干部争当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推动者和示范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走访慰问送去的是党的温暖和关心,带回的是群众的信任和诉求。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做好岁末年初的走访慰问,更要注重加强与慰问对象的日常联系,通过回访关心其问题解决情况,挂牌督办、责任到人,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毕竟,走访慰问不能局限于节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应该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