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7日

广播体操比赛记

易祥茸

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祠堂,巴掌大的地,却能塞进5个班(高中2个,初中3个),200来人,居然成了一所公社的完全中学。老师配备也是参差不齐,有高中毕业的、初中毕业的、师范毕业的,但就是没有一个大学生。

那是1972年,我一个高中毕业生,也被拉扯到这里代课教高中语文。学校领导生怕我“太清闲”,便又加上教高中两个班的体育。我也无所谓,因为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即使是祠堂的大厅里也只能摆上两张乒乓球桌。公社从隔壁生产队征收来一亩地想用来做操坪,但地还在平整之中。所以,名为体育课,实则只是上课时发个乒乓球拍而已。

然而,我还是想得太天真,不久,我就“摊上了大事”——县教委发令,为了纪念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20周年,要在全县组织一次广播体操比赛,每个公社派一支队伍参加。我们公社训练这支参赛队伍的任务毫无疑问就落在我的肩上。我连忙向学校领导请辞:我不是专职体育教师,没有教广播体操的经验;况且教两个高中班的语文,任务已经是够重的了,根本抽不出时间来训练。

领导反驳了我的推辞,说训练一支体操队,不要多少时间。我们学校只有你在外面读过高中,算是见过一点世面,你干不了还有谁干得了?你放心大胆去训练。至于名次,县城的那些中学稳笃是在前面的了,我们农村的就是去陪考、凑数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既然学校把担子交给我,我还是要努力一把。虽然领导劝我放松心态,不要着急,但我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眼下我急着要办的就两件事:一是在两个高中班里选出男女各10名选手;二是催促学校加班加点早日完成操坪建设。尽管操坪小,那也是操坪。因为祠堂里的那个“礼堂”实在是太小了,如果在那里训练,既影响别的班教学,20人的队伍也施展不开拳脚。

操坪已经平整了,是学生们利用“劳动课”挖平的。学校还在操坪周围整整齐齐栽上一排白杨树,想法是,待白杨树长大后,在树干上挂网,以免上体育课时那些不听话的皮球弹到旁边的稻田里去。参赛队员也选上来了,个个精精爽爽,看来对参加比赛还蛮有兴趣。我也去新华书店买好了广播体操的教学挂图,顺便还死缠烂打硬要从学校可怜的办学经费中挤出一点来,买了个“红灯牌”收录机和一盒播送广播体操的磁带。

但是,年轻人究竟是年轻人,做事总是“三分钟的热情”。练操没几天,就出现了拖拉的现象。有以生病为由不来的,有“家里有事”要请假的。总之,新鲜阶段过去了。还有更为现实的原因就是学校只每天上午连上5节课,放学后,大家还要回家去生产队挣下午的工分。广播体操的训练又只能放在下午。这样,挣工分和训练就有了矛盾。

我非常理解同学们的心理,但比赛的工作又不能不去做,于是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校长也来“督阵”。我坦率地表态:现在离比赛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能够坚持来训练的我们欢迎,有困难不来的我们也理解,但来与不来,一定要给我个准信。不能凑20个,10个也可以,只要不缺席县里比赛就行了。

没想到,这次会议还真起了作用。所有人都愿意克服困难,放学后留下训练。有的还喊出口号:苦练一个月,创造好成绩。

比赛临近了,教委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凡参加比赛的每人“发”一套运动服,只不过服装费教委出一半,参赛选手自己出一半,布票全免。虽然有点贵,要8元钱,但这是个“新鲜事物”,大家都愿意购买。想不到事情解决得这么轻松。服装很快到位,队员穿着它彩排,引来同学们的齐声喝彩。有的还阴阳怪气地说,即使是我们这里结婚的新郎新娘也比不过。在操坪里演练的时候,周围的群众也来围观,看他们的眼神,就是在大剧院里看戏也没有这么认真过。

比赛的日子临近了。我还是稍微下了点“暗”工夫。首先,要每个男同学都理个“小平头”,这样显得更加英气勃勃,更符合体育精神,学校有理发工具,我亲自操刀就行;女的一律扎“马尾巴”,这样更显符合时代潮流。脚上也要统一,我要求男的都穿时新的解放鞋,女的穿青色方口塑料底布鞋,像电影《龙江颂》里的江水英那样。

比赛这一天,20个同学都带着服装,自带中餐,步行10多里,来到县里的大广场。当然,跟随而来的还有几个“啦啦队员”。

我们的队伍上场了。随着广播声起,同学们的每一个动作准确地落在节点上。刚劲的动作中我又加进了绵柔的太极拳元素,让大家看起来更婀娜多姿且符合体操标准。高潮处,站在队伍后面的“啦啦队”突然拉出一条“乐田中学加油”的横幅来。无论是动作、服装、表演,我们都棒棒的。当大赛组委会宣布我们学校获一等奖的时候,所有参赛队员拥抱在一起,他们哭了——他们在哭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回到学校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人们还在议论参加广播体操这件事。有人说好,得了一等奖,为学校争了光,也为农村的学校争了光;但也有人提出不足,说是这些参赛的同学在训练中有人谈恋爱了,更有甚者,还有男同学的父母跑去女同学的家里提亲。我只是微微一笑:出了这样的事,应该不在我的责任范围吧?

事情告一段落,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我一有空,就要习惯地去操坪转一转,仔细一点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才栽不久的白杨已长出了新芽。

(易祥茸,邵阳市二中退休教师)

--> 2022-01-17 易祥茸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9667.html 1 广播体操比赛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