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6日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缅怀赵林老师

刘永中

有一些人走了,却留下了光!

得知赵林老师去世的消息,是在1月4日的清晨,在食堂吃早餐的时候,有同事沉重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含在口中的面条顿时淡而无味。我努力在脑海里想着最后一次见到赵老的场景,竟无法想起。

赵老起得早,每天清晨寄宿生晨跑的时候,他也精神矍铄地在操场上散步。这个平凡的老头,是洞口教育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然而,这些耀眼的光环也许都与我对他的敬仰无关。在我心中,他只是一个善良、热情、淡泊的老人。

有一次,我捧着班报回教室,在操场上遇到了正在散步的赵林老师,我兴奋地把班报拿给赵老师看。赵老师拿走了一份班报,说回去好好看。赵老师是我们洞口县乃至湖南省顶尖的语文名师,这些初中生的小文章他肯定看不上眼,说拿回去看只是不想让我难堪,也许他过会就忘了。第二天我上课回来,有同事告诉我有个老人在办公室等我。我进去一看,居然是赵老师。赵老师手中拿着我的班报,笑容灿烂地对我说:“刘老师,你们班上这些孩子了不得啊,将来要出大人物的!这个班报办得好!”赵老师的话语,让我差点流下眼泪,心中的彷徨和忐忑彻底消散。也许是自己班级管理方式不当,也许是办班报的确影响到了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质疑,一度想要放弃。赵老师的肯定给了我一颗定心丸,我办班报的热情越发高涨。

班报办到两个年头的时候,我计划出一本班报合集,出个集子首先得找个“大人物”写序言,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赵老师。我把集子的初稿送到赵老师家里,讲出了自己的请求,赵老师愉快地答应了。第二天,他就把工工整整写好的序言送到我的办公桌上。序言中对我们班报的刊名《漫时光》给出了权威的解释:“‘时光’无始无终,是永恒的,前面冠一个‘漫’字,显示学习写作的道路漫长,创造、思考的空间无边无际。同学们进入这个空间,聪明才智任情施展,写作领域就出现了鸢飞鱼跃的绚丽景观。”一位耄耋老人,对一位年轻教师的事情如此上心,这怎能让我不心生感激和敬仰?

“‘人’字结构简单,只有一撇一捺,但要写好却不容易,写人难,做人更难,做大家都欢迎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这是赵林老师在给青年教师们做讲座时讲的一段话。赵老师退休在家,常常闲不住。学校邀请他去给青年教师上课,他爽快地答应了。快八十岁的老人,一堂讲座从晚上7点开始,持续3个小时,不带讲话稿,娓娓道来,中途不休息。老师们担心他累了,要他休息会,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不累,再过十八年,只要你们愿意听,我还在这里给你们上课!”这样的豪情,年轻教师们都自愧不如。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邀请赵老给班上的孩子们上一次课。其他班级的孩子们知道了,也要来听。最后只好把讲课地点放到学校的报告厅,一个年级200多名学生全去了。赵老知识渊博,经典诗词随手拈来,语言诙谐幽默,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都乐开了花。课程结束之后,我向学校申请给赵老发点补助。赵老得知后告知我:“我给孩子们上课不需要任何补助,我的退休工资比你们的工资还高。”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愿追寻着赵老留下的光,做一个善良而美好的人!

(刘永中,任职于洞口县文昌学校)

--> 2022-01-16 刘永中 ——缅怀赵林老师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9638.html 1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