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6日

前人栽树,后人食果

陈扬桂

前人栽树,后人食果,自古如此。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就吃过前人栽种的荔枝。因为荔枝特别好吃,被贬的他竟然愿意“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诗书文都可谓炉火纯青,但官却做得跌宕起伏。宋元丰二年(1079),年过不惑的他因写诗讽政,以“谤讪朝廷罪”入监。坐了4个多月牢,他被贬黄州,心情十分苦闷愤懑。在黄州熬了4年,虽然东山再起,却不料在58岁那年,遇上人生第二道坎,再次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人还没到英州,又远谪惠州。可是这一回,苏东坡不仅没了远谪之愁,反而活得很开心,因为遇上好荔枝。

然而,荔枝有多好,树又是谁栽的呢?东坡在《食荔支二首》的“引”中称:“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枝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诗曰:“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用“瑞露酌天浆”来盛赞荔枝的甘美。被贬算什么?只要每天能吃到“三百颗”如此甘美的荔枝,我苏轼也“不妨长作岭南人”了。诗前的引言告诉我们:这棵荔枝树被称为“将军枝”,是已故宰相陈文惠亲手栽植的。

陈文惠是何许人呢?电视剧《清平乐》中有一段剧情:京东西路地震之时,又传来西夏意图造反的紧急军报。值此内外交困,仁宗便想起老臣陈尧佐,派近臣来到他家。见面就说,“官家称赞陈相公一贯为官清正”,以之笼络陈尧佐。栽荔枝树的陈文惠,就是这位“一贯为官清正”的陈相公陈尧佐。

陈尧佐本是将相之后,其七世祖是南征梅山并落籍邵州(今邵阳)的后唐大将陈伯万;他的高祖陈翔做官四川,后弃官隐居阆中。尧佐三兄弟,在身为朝廷左谏议大夫的父亲陈省华和母亲冯氏教导下,老大尧叟中了太宗朝的状元,官至宰相;老三尧咨文武双全,高中文状元后,弃文从武做了大将军。为弘扬祖德宗功,三兄弟各派长孙回邵守业。

陈尧佐为人宽厚,自奉简朴,清正爱民,去世后被谥“文惠”。他一身正气,无私无畏,被欧阳修赞为“陈氏高节,在污全洁”。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奋力除鳄、治水抗洪、捐米救灾。陈尧佐虽然才能突出,却因不迎合权贵而升迁很慢,直到66岁才拜相,以后又屡拜屡罢。然而,一代清官,世人景仰,惠州民众为他建祠,便见公道人心。

宋以后,人们对陈尧佐栽植荔枝树的史事并无异议,不少野史笔记中都有记载。倒是对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提出了质疑,认为他误听了惠州俗语“一啖荔枝三把火”,把“三把火”写成了“三百颗”。

(陈扬桂,湖南省作协会员)

--> 2022-01-16 陈扬桂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9635.html 1 前人栽树,后人食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