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5日

■艺苑杂谈

洞口的“汪氏彩色剪纸”

林日新

我与文联的老唐走近高沙古镇的“汪氏兰雅斋”时,见剪纸大师汪荫柱老人正教他六岁的小孙子剪纸。老人见我俩进门,赶忙起身迎了上来。他孙子则对房内大喊:“大姨,唐叔叔来了。”门帘一掀,从中走出一个身材苗条的中年妇女。老唐向我介绍道:“这个就是‘汪氏彩色剪纸’当前的传承人汪阳华女士。”经过一阵寒喧之后,我俩的采访便进入了主题。

“汪氏彩色剪纸”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汪家祖上汪光裕和其妻子曾氏所传。汪光裕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殁于同治十年(1871)。汪光裕于1840年间曾收留一外地逃难女子,并结为夫妇。这名女子姓曾,是河北蔚县人,会纸扎技艺。迫于生计,汪光裕和妻子曾氏遂以纸扎技艺为生,并在双峰县青树镇上开了一家纸马店。自此,汪家后代一直以纸扎技艺谋生,“彩色剪纸”这门技艺得以代代相传。传至汪光裕的玄孙汪宝林时,汪家已从双峰县搬至洞口县。洞口县这边纸扎店众多,生意惨淡,汪宝林只得改行。汪宝林的儿子汪荫柱也不愿子承祖业,到洞口县农药厂上班。眼看此门手艺将要失传,汪宝林的妻子凌柔英遂一心培养大孙女汪阳华传承这门技艺。汪阳华对“彩色剪纸”情有独钟,六岁开始,就接受奶奶的传授。后来因上学和招工去了县农药厂上班,无暇重操祖业,这门技术几近失传。直至2016年9月,汪荫柱退休了,便与女儿开办了兰雅轩字画装裱和剪纸经营店,父女俩立志传承祖上技艺,光大传统文化。

时至中午,“汪氏兰雅斋”的顾客络绎不绝,汪阳华忙着招呼顾客,我怕打扰她的生意,便打算告辞了。这时,只见汪荫柱老人端坐在店堂中央一张方桌前,正聚精会神地用一把小剪刀在一张红纸上裁剪着。汪老微笑着介绍:“这是一套十二金钗仕女图,我剪的是最后一张了,马上完工了。”随后,老人从里屋拿出了一套阴刻仕女图和一套阳刻仕女图,平放地板上。只见那十二个古典美女,或莲步轻移,或团扇轻愁,或飘然欲仙,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怦然心动。

老唐介绍道,“汪氏彩色剪纸”在洞口是很有名的,近年来,作品相继在省市获奖。之前洞口县举办春晚,汪阳华还作为特邀嘉宾上台现场表演了人物剪纸技艺。“汪氏彩色剪纸”技艺源于河北蔚县剪纸,但对传统的技艺又所创新之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构图尺寸大,可至2米长、1米高;二是取材广泛,构图新颖大气,颜色鲜艳亮丽,生活气息浓郁……

当我把“非遗”接班人培养问题抛给汪阳华时,她很乐观地说:“我侄儿汪家轩已读小学了,他是学校的美术特长生,对剪纸非常喜欢,我打算把这祖传的技艺传给他。”我问:“是我俩刚才看到的那个聪慧的小男孩吧?”“是的。”“好!‘汪氏彩色剪纸’后继有人。”我与老唐欣慰地笑了。

(林日新,武冈市作协副主席)

--> 2022-01-05 林日新 ■艺苑杂谈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9164.html 1 洞口的“汪氏彩色剪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