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罗文期:十年公益坚守 激荡奋进力量

邵阳日报记者 罗 俊

罗文期(右一)上门看望慰问小娇,并帮她寻找名医治病。

在公益路上执着前行十载,湖南文期教育(原初心公考)品牌创始人罗文期感慨,公益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先让我们看看罗文期公益路上的两个镜头:

隆回县高平镇白地新村11岁女孩小娇(化名)患上怪病,5年来肚子总会无缘无故地痛,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一直没找到病根。10月25日,罗文期走进小娇家中看望慰问,孩子因肚子疼痛而发出的啜泣声充斥整个房间。不能趴着,不能躺着,不能站着,身体弯成“弓”字形,她才能稍微好受点。罗文期愿意资助这个孩子,当即拿出5000元爱心款作为医药费,并驱车80多公里,将小娇送到邵阳市中心医院退休的老专家郑自贤家中求诊,用爱心温暖这个无助的家庭。

4年前,新邵县小塘镇清江庙村,邹柳的母亲患有十多种疾病,常年卧床不起,全家的经济来源都指望做油漆工的父亲,但收入微薄。家庭生活费、妻子医药费、孩子学费……这些开支就像个捅破的大窟窿,怎么也补不上。此时,面临辍学的邹柳遇到了还是乡镇干部的罗文期,他们结起了“穷亲”。从邹柳高一时起,罗文期每年资助他学费,一直到他现在读大二,爱心助学从未间断。

罗文期,2010年大学毕业后任职于一家医院,考上公务员后,又毅然辞职,执起教鞭,创立了湖南文期教育品牌,成为了公考界富有激情的培训导师。自2011年从事公益活动至今,他以个人名义累计帮助12名家庭困难的孩子圆梦校园,捐资金额达18万余元。3次转变身份,10年坚守公益初心,在变与不变之间的人生哲学里,罗文期延续着“凡人善举,修身养德”的佳话。

做教育路上的“扫地僧”、修炼内功的“苦行者”

今年35岁的罗文期,同学们总是亲切地称他为“老罗”。这么称呼他,倒不是因为他年龄有多大,而是他治学风格严肃恳切,上课时对学生耳提面命的教导像极了一位长者;私底下,亦师亦友、亦庄亦谐与学生愉快相处的做派,则与“老顽童”相差无异。

熟悉罗文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率真、专注、不断自我挑战的人。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年备着一张床。晚上上完课又要研究教学、出题,夜深人静处、灯火阑珊下,往往是放空自己、激发灵感的最佳时候,累得实在不想动了,索性就睡在办公室了。

“第二天清晨,当我们来教室自习的时候,老罗匆匆卷起被子,顶着蓬松的头发、穿着拖鞋去卫生间收拾自己,‘画风’与我们形成强烈的反差,这让我们想起了影视剧里苦练内功的‘扫地僧’角色。”在学生们看来,罗文期对工作的偏执、对教学的探索,近乎痴狂。

“事业上如果取得成功,面对各种夸赞,很容易让人忘乎所以,产生飘飘然的感觉。如影随形的,还有各种诱惑和风险挑战的叠加。”罗文期很清醒地认识到,一时功利所带来的满足很容易摧垮一个人,唯有时刻洗涤灵魂,注重崇德向善,保持一颗不受世俗羁绊的初心、善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公益事业不能“单打独斗”,更需“众人抱团”

“公益,是人内心‘真善美’与‘假恶丑’展开博弈并取得胜利的结果。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罗文期说,“我希望自己带好头,树立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将注重自身的发展与关注社会冷暖、关心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让人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2011年与好大哥伍军共同资助第一个孩子上学后,罗文期就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罗文期资助的12个孩子当中,没有一个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他还经常用自己作为农村学子的亲身经历、学生勇敢追梦的事例鼓励受助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欣然接受一切不美好,传递“诗和远方”的浓情温度。逢年过节的问候、嘘寒问暖的关心、分享成长路上的喜事、化解生活上的忧心事,成为他打开受助对象心里“天窗”的金钥匙。

“人只有抛去私心杂念,做到问心无愧,幸福感才会爆棚。”罗文期一直在思考着未来的公益之路该怎么走?随着不断探索,这条路也越走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未来十年,他将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致力激发集聚效应,发动自己的学生、亲朋好友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形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势,关注贫寒学子、聚焦困难人群、关注民生福祉、心系家国理想,以一代人的努力换取另一代人的幸福。

在资助对象邹柳写给罗文期的感谢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多年之后,我希望能像您一样优秀,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伸出援手。”罗文期深信,生命的意义就是要让人相信活着有意义,这就是公益的力量、奋进的力量。

--> 2021-12-14 邵阳日报记者 罗 俊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8199.html 1 罗文期:十年公益坚守 激荡奋进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