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打造“一城一带一湖一园”四大增长极

——访邵阳县委书记袁胜良

邵阳日报记者 艾 哲 通讯员 刘爱阳 彭 哲 刘 飞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邵阳县委书记袁胜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邵阳县将深入学习贯彻此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市委指明的发展方向,立足县情、民情,大力实施“三兴三区”战略,打造“一城一带一湖一园”四大增长极,真抓实干,奋发赶超,在建设现代化新邵阳的新征程上,贡献邵阳县的智慧和力量。

打造“一城一带一湖一园”四大增长极。“一城”,即依托将要兴建的呼南高铁邵阳县客运站,把邵阳县高铁新城打造成“县城新中心、发展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未来新家园”;“一带”,即依托邵塘大道,承接产业转移,打造邵塘大道经济带、生态文明观光带、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湖”,即依托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加快与县城融城步伐,将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生态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和省内旅游目的地;“一园”,即做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壮大提升新材料汽配“一主一特”两大产业,打造中西部地区新材料园、汽配谷,创建省级“五好”园区。

具体而言,一是在党的建设上开创新局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县内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五龙岭烈士公园等红色资源优势,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要求,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争先创优为目标,在全县深入开展“一争二提三主动”大讨论活动,厚植“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生态,让主动担当成为一种常态,让主动服务成为一种习惯,让主动落实成为一种气候。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迈出新步伐。邵阳县将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围绕新材料、汽车零配件制造“一主一特”产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培育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打造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新材料园、汽配谷,成功创建省级“五好”园区,真正让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实现“兴园强县”的目标。

三是在乡村振兴上闯出新路子。牢牢抓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这个重中之重,着力解决补齐农村发展短板这个急中之急,积极破解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这个难中之难,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中国油茶科创谷油茶鲜果加工与交易物流示范基地、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培育壮大基于生态优势的现代化农业、林业、旅游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在基层治理上创造新经验。全面推行“微网格”治理模式,综合运用微网格、微信群、微喇叭“三微”手段,充分发挥微网格的触角和探头作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数字技术赋能,整合多个信息系统平台功能,打造集治安防控、城市管理、智慧党建、安全维稳于一体,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综合信息平台。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下大力气化解信访积案,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筑牢疫情常态化防控防线,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决打赢禁毒和反电诈人民战争,争创全省乃至全国平安县城,把邵阳县打造成“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先行区”。

五是在县城建设上展现新形象。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中心城区南延的发展方向,抢抓呼南高铁在县城兴建客运站的大好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推动城区沿邵塘大道与邵阳市区融城融合,打造一条产业经济带、生态文明观光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在高铁新城、振羽新区、老城区布局一批城市精品楼盘、商贸综合体,建设一批公共文体休闲设施,改造新建一批水、电、路、气、雨污管网,解决一批“学位、床位、厕位、车位”,把县城建设成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新城,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推进县城消费升级,充分释放邵阳县内需潜能,实现“兴城活县”的目标。

--> 2021-11-16 邵阳日报记者 艾 哲 通讯员 刘爱阳 彭 哲 刘 飞 ——访邵阳县委书记袁胜良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6726.html 1 打造“一城一带一湖一园”四大增长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