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

“碰钉子”与“学钉子”

刘克勤

“碰钉子”是人们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挫折的通俗说法。从没碰过钉子的人是没有的,应该怎样对待钉子呢?不久前读到毛泽东同志曾在给抗大一学员的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这句话,觉得很能给人启发。

碰了钉子,还要向钉子学习,这话似乎不好理解,但其中却充满哲理。中国历史上有个“胡服骑射”的著名典故,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屡遭东胡、西胡及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了增强军力,抗击外侵,赵武灵王主动向这些境外军队学习,“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终将这些境外军队打败。赵武灵王这一做法就是“向钉子学习”的一个典范。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是“向钉子学习”的观点。

既然碰钉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那么研究“钉子”就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了。首先,碰到钉子时,要研究它、分析它,从中找出产生矛盾的原因和它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确立解决矛盾的方法;再就是要琢磨一下钉子的长处何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畏难,不气馁,不回避,以钉子一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治服钉子。从这两方面看,毛泽东同志这句话,既告诉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阐明了解决问题应有的态度,是非常科学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生活中,谁也不想碰钉子,但是钉子几乎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同在,要想取得成就,就意味着要去碰一个又一个钉子。钉子可怕吗?既可怕又不可怕。如果只有热情而无科学的方法,或虽然懂得解决矛盾的窍门,但缺少迎难而上的勇气,恐怕都不能治服钉子。我们有的同志做工作常常被钉子绊住,碰到钉子就头疼,其原因就在这里。比如找群众谈心,有的群众拒而不谈,给你难看,这无疑是碰了钉子。于是就认为是对方不尊重领导。可是,作为领导是否想过自己的方法是否妥当呢?是否想过对方避而不谈的原因何在?只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后,才会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再如有的单位工作年年难以达标,面对这样的钉子,有的同志往往强调客观原因比较多,什么上级机关指导得少啦,上面没有关系网啦,等等。其实更多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能从主观上找原因,实际上就是缺乏拔钉子的勇气,这样钉子就永远难以除掉,最终一直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绊脚石”。

(作者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2021-11-12 刘克勤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6590.html 1 “碰钉子”与“学钉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