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李文娟 孟天笑 张坚) 颈椎骨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可导致瘫痪或危及生命。近日,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在先进的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为一位颈椎骨折患者成功实施全市首例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辅助颈椎骨折手术。
患者屈大爷今年73岁,因从高处跌伤导致颈部骨折,随即被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救治。入院后,脊柱外科主任李勇立即带领医生团队对其进行详细问诊和全面检查。通过CT检查后,李勇发现屈大爷第七颈椎完全性前脱位,合并严重的颈椎后方附件骨折,属于临床罕见的颈椎复杂骨折。
“按理来说,这种骨折患者损伤平面以下会全部瘫痪,该患者却没有瘫痪,这在临床上十分罕见,真是一个奇迹。”李勇介绍,由于颈椎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患者颈椎脱位发生在颈、胸椎连接段,处于应力集中节段,脱位已处于严重失稳状态。由于脊髓失去了椎骨的有效保护,术前搬运、手术体位的摆放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脊髓损伤,从而引起患者全身瘫痪或死亡。
考虑到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李勇马上组织院内相关学科组成MTD团队,并与国内知名脊柱外科专家王文军教授展开治疗方案讨论。经专家充分讨论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李勇决定采用王文军教授团队原创知识产权专利—3D打印钛网技术。术前,采集患者颈椎CT数据进行数据重建,然后使用术前VR虚拟技术模拟手术,测量相关数据,预判术中情况,明确颈椎骨折可复位的高度和角度,并利用3D打印技术为其“量身订制”了颈椎钛网。
李勇说,该钛网采用3D骨小梁桁架结构,扩大了终板接触面,避免钛网术后下沉。同时,兼顾上下终板的骨长入,促进钛网与椎体的骨性融合,增加融合率,确保颈椎复位术后的稳定。
9月17日上午,在李勇和王文军的共同协作下,由麻醉师、护士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勇闯“手术禁区”。术前,予以West-halo支架固定牵引,同时使用药物给颈髓脱水消肿,减轻脊髓压迫和水肿。手术中,先行后路减压固定,再行前路减压将3D打印钛网置入屈大爷颈部,最终实现精准的置钉固定,降低了手术中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仅用4小时就成功完成了高水平、高难度的颈椎骨折切开复位椎管减压内固定手术。术后,拍片显示屈大爷的术后颈椎复位固定良好,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中。
随着3D打印技术在骨科、脊柱外科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已成为当前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潮流。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3D打印技术临床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象征着邵阳地区颈椎外科手术开始朝着个性化、精准化方向迈进,让邵阳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精准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