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云南艺术学院大四学生袁沅致电问候师母邓云梓,希望她从悲痛中走出来。不久前,学生们最敬重的杨凯一老师永远地离开了他们。杨老师生前的一言一笑,如一帧帧画面,时常浮现在学生、同事及亲友的脑海里。
弥留之际 心牵学生
9月14日23时许,洞口三中政治教师、535班班主任杨凯一查寝后刚回到家,就头痛欲裂。接到邓云梓求助电话的政教处主任罗鹏马上赶到杨家,当时杨凯一说话已有气无力:“罗主任……我出事了……右边手脚没有力气了……我班主任可能当不成了……”
急速赶来的医生,将杨凯一接到洞口县人民医院,做了检查和处理。随后,同事和家属将确诊脑溢血的他连夜送入市中心医院ICU病房。
9月15日,杨凯一病情有所好转,能与人简单交流。邓云梓回忆称,她与丈夫视频通话时,他强打起精神,安慰她不要担心,并要求担任英语教师的她返校,“孩子们还在等你上课,不要在医院守着我……”丈夫的这些话,让邓云梓揪心地疼。
杨老师突然病倒,通过各种途径得知消息的历届学生纷纷返邵看望或来电问候,为他加油。但是,之后的几天,与病魔抗争的杨凯一再无气力与亲友说一句话。专家全力救治,仍没能从死神手里将他抢救过来。9月20日,年仅43岁的杨凯一离开人世。
真心付出 不图回报
惊闻噩耗,历届学生及其家长极度悲痛。杨凯一生前与他们在一起的场景,历历在目。
出于各种原因,艺考生袁沅曾在杨老师家免费借宿近两年。杨凯一、邓云梓抽空给她免费补习英语等课程,并且悉心照顾她的生活。
袁沅的父母分别在黄桥镇、武冈市的小学任教。她父亲袁二青说,他们两口子与杨凯一夫妇以前不熟,女儿考入洞口三中分到杨老师班上,因文化成绩不好,杨老师就建议她考美术专业。以前从未学过美术的袁沅,虽有天赋,但要付出更多努力,还要兼顾文化学习。怎么办?袁二青正为此焦虑时,杨凯一夫妇主动邀请袁沅晚自习后到他们家住宿,可以在工作之余给她补习。为了缓解袁沅的学业压力,放假期间,杨老师夫妇还邀请袁二青一家三口郊游野炊等。
袁二青说,杨老师夫妇无私付出,从未要过一分钱的报酬。他过意不去,再三拿出钱物以示谢意,都被杨老师夫妇婉言拒绝。实在拗不过时,杨老师夫妇提议袁二青请他们去外面店里各吃了一碗几元钱的面条,算是接受了袁家的谢意。
这些年,除了袁沅,在杨凯一家免费借宿、补习的学生,先后有十多人。
师德师范 同事钦佩
在领导和同事眼里,杨凯一是一位低调谦和、工作很拼的好朋友、好老师。
同事向晓军说,杨老师是研究生学历,学识渊博、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非常注意师德师范,从不穿短裤、拖鞋进教室。每当学生违反纪律,他都是单独找学生谈话,和声细语地教育感化学生。
同事刘永翔说,班主任工作需要有爱心,需要拼劲。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和杨凯一一起去高沙的网吧寻找各自班级违纪的学生。次日凌晨2时许,他找到了学生返校时,杨凯一还在街上挨个网吧找学生。3时多,杨老师确认外出学生借宿在同学家后,才放心地回家。
杨凯一的心思全在学生身上,学生们有任何细小事情,在他看来都是天大的事。本届高一535班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位班主任,从杨老师患病住院到骤然离世,他们悄悄写下心语,先后表达思念和哀悼。
追思会上,洞口三中校长曾广洋发言时,数次哽咽:杨凯一在三中工作14年,担任班主任13年。他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背上,把别人的孩子放在手上;让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哭,让别人的孩子在面前笑。他满腔热忱、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任劳任怨,而终积劳成疾,倒在了班主任岗位上。他走得这么匆忙,匆忙到来不及与自己的学生告别!一生大爱,师魂永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