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0日

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守护学生生命安全

邵阳日报记者 李超 通讯员 王会科

晴热高温天气,游泳、嬉水的人增多,也是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高发时期。近年来,全国各地学生溺水事件频发,溺水已然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那么,溺水事故高发的原因何在?家庭、学校、社会又该如何履行好预防学生溺水责任?

学生溺水原因有三

从一些中小学生溺水案例中不难发现,学生溺亡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够高。溺水高发人群集中在初中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强烈,且农村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安全教育缺失,监护责任履行不到位,安全教育过度依赖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开展的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各级各部门还没有完全形成宣传教育与联防联控机制,学生对“私自下河游泳”的危险性意识不高,对“在水边玩耍危险”的警惕性还不强。

二是防溺水责任落实不到位。溺水事故基本发生在放学后、休息日和暑假期间,学校难以监管,家长疏于监管,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不积极,部分乡镇、村(社区)对学生防溺水工作还不够重视,对河、塘、水库的包保责任不到位,对留守儿童等高发人群情况掌握还不够准确,部分水域的警示标识标牌不醒目,乡村游泳配套设施稀缺。

三是风险隐患消除不彻底。部分乡镇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没有按要求建立健全定人、定时、定点的重点水域安全巡查值守机制,对村级工作检查督促不到位,村级末端行动滞后;少数乡镇仍有部分山塘水库未设立防溺水警示标牌,大部分危险水域未设置简易救生设施。

疏堵结合求实效

找准了问题症结,就牵住了防溺水工作的“牛鼻子”,必须精准施策,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家校联防联控”的防溺水工作机制,切实筑好筑牢防溺水工作安全防线。

近段时间,我市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生防溺水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家庭、学校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压实工作职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千方百计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7月6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还印发了《关于落实预防学生溺水十六条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列出了“邵阳市预防学生溺水联防联控责任清单”,对各地各级的属地责任、有关部门的部门责任以及学校和家长的责任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要堵更要疏。从目前的情况看,不论是学校、家庭的监管,还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巡逻劝阻,抑或是警示牌上的温馨提示,都是属于“堵”的范畴,更多是外因在起作用,要切实构筑起学生防溺水的坚固防线,更需要从学生自身以及他们的需求着力,有的放矢。

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但纵观全市,真正能为中小学生提供亲水、游泳的场所少之又少,游泳技能、自救技能又没有在中小学生中间全面推广普及。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长沙市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游泳场所和开展游泳等体育项目的免费培训,尽管我市暂时还无法做到,但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还是可以先行先试,开辟出固定的游泳场所供辖区内的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使用,同时招募志愿者开展游泳技能培训,通过固定区域的定点管理,再加上野外水域的巡逻劝阻,实现疏堵结合,才能切实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

--> 2021-08-10 邵阳日报记者 李超 通讯员 王会科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12535.html 1 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守护学生生命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