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久雨初晴,双清区高崇山镇短陂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心儿就像窗外的蝴蝶,一早就在阳光下自由翩飞了——这一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插秧,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辛。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后,短陂桥小学自发组织了悼念活动。校长岳海军觉得这还不够,他认为:一颗种子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做成食物被搬上餐桌,这其中经历了人们怎样艰辛的劳动,作为蜜罐里泡大的“一零后”,无疑是不太了解的。让学生到户外体验劳动的艰辛过程很有必要,这是学生们对敬爱的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怀念,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上午9时,两个班的学生近60人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排队来到短陂桥村的一块水田旁。据承包责任人彭军生介绍,这块水田将近2亩,大部分面积已于前一天插上秧苗,只余下8分左右还空着,等孩子们来“一显身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缅怀国之栋梁袁隆平爷爷”“唯有‘汗滴禾下土’,才知‘粒粒皆辛苦’”,水田边的横幅映红了水田里的天空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他们争先恐后地脱下鞋袜,趔趔趄趄地踱入田中。个别学生在水田中寸步难行,甚至一度重心失衡,一屁股坐在水田里,惹得同学们发出一阵阵愉快的笑声。
“株距大约18厘米,行距大约20厘米。左手握秧,右手捏两株左右秧苗往泥里插,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不等彭军生“岗前培训”完,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插起秧来。插秧的场面虽说壮观,也让人啼笑皆非:大多数孩子左手倒握秧苗;个别孩子插好的秧苗只余秧的少部分尖儿露在水面;更有甚者,落在后面的孩子,被前面的孩子用插好的秧苗“关”了起来……
不知不觉,扯好的秧苗所剩无几,出身农村、经历耕作艰辛的岳海军又带领两名学生前往水田的另一头扯秧苗。他认真地讲解着扯秧苗的要领,仿佛又回到自己的少年时代。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在反复播放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鼓舞下,历时50分钟左右,孩子们为这丘水田披上了绿装。微风拂过,禾苗微微点头,仿佛在感谢孩子们付出的辛苦劳动。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里很开心。来之前以为插田很简单,亲自实践后觉得栽种不简单。我以后会好好珍惜粮食,同时帮爷爷奶奶分担家务。”被评为“双清区新时代好少年”的6年级学生彭雨说。
“我们将以此为基地,让学生全程体验水稻栽种、施肥、除草、收割等全过程,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本真意义,从而懂得珍惜和感恩,锤炼纯良本性。”谈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下一步活动方向,岳海军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