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6日

答卷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帮扶五村脱贫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黄可乐 通讯员 胡金轩

“我家养了鸡鸭,种了药材,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今年打算再扩种几亩水稻,让日子更红火一点。”3月15日,隆回县南岳庙镇武邵村村民刘铁成满怀憧憬地规划着今年的生产。

乡村变美、产业兴旺、教育扶智、勤劳奔富……在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湘中幼专)的精准帮扶下,武冈市稠树塘镇万福村、武冈市法相岩社区田庄村、武冈市湾头桥镇桂林村、隆回县高平镇三星村、隆回县南岳庙镇武邵村5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大家齐心协力,描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我们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持之以恒的耐心,攻坚克难、奋勇冲刺,答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2020年4月,湘中幼专党委书记谢景峰再次实地调研5个村,叮嘱各驻村扶贫队队员,要发起总攻,守住成果。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党委班子统一思想,与驻村帮扶队一起,时刻把脱贫攻坚摆在首位,与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要求,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消费扶贫。

截至目前,这5个村220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无一户人家的适龄学童因贫失学和辍学,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以上。日前,湘中幼专荣获全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记功奖励。

党建引领

全校之力攻难关

万福村、田庄村、桂林村、三星村、武邵村共涵盖2988户、1109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2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07人。按照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安排,湘中幼专先后承担起这5个村的脱贫攻坚任务。该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举全校之力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扶贫难关。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做到“尽锐出战”,党建引领走在前。湘中幼专安排了20余名青壮年党员干部驻村帮扶,最年轻的仅34岁。驻村帮扶队成员们与各村的村“两委”一起,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打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校党委班子成员联村指导,联户包干,明确责任,严格督查,及时解决扶贫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全校先后选派干部职工225人次,结对帮扶贫困对象592户,实现驻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多年来,湘中幼专的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得到了帮扶点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驻武冈市湾头桥镇桂林村帮扶工作队、驻武冈市稠树塘镇万福村帮扶工作队、驻隆回县高平镇三星村帮扶工作队先后被评为邵阳市驻村帮扶先进工作队,多名队员被评为邵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产业帮扶

实干兴村结富果

近年来,湘中幼专在各村大力发展产业,让村里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让乡亲们实现可持续的增收,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走向富裕。

驻桂林村工作组采取以奖代扶的办法,将村里抛荒的田地分给贫困户复种水稻和西瓜,经验在武冈市全市推广;投入资金17万余元发动群众扩大无花果与油茶种植面积;成立了武冈市红桂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销售手工红薯粉、红薯干、无花果干等。驻三星村工作组流转村里土地700余亩,大力发展玉竹种植、葛根种植、优质稻制种和蘑菇种植产业;引进光伏产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培育龙虾养殖产业,每年增收20余万元。驻万福村工作组带动土地流转,扩大红豆杉种植,扶持中药材吴茱萸产业,与武冈市金扬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包销协议;指导村里成立众旺合作社,重点发展养殖业。

“2019年村里新砌了13栋新房,2020年新砌了14栋,每栋都有三四层高,装修得非常漂亮。”三星村村支部书记袁正康高兴地说,“乡亲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夯实基础

设施改善惠民生

“以这座小桥为分界线,往北是我们已经修好的水渠和机耕道,往南是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一直延伸到赧水河畔。”3月12日,学校驻武邵村帮扶队队员许兵这样介绍。武邵村北面环山,再往北是个水库,受地理环境影响,每年五六月份都会发生洪涝灾害,导致稻田被淹,收成受到极大影响。2020年5月,在湘中幼专的帮扶下,村里修起了400米的水渠和机耕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田地进行排涝和灌溉。“今年搭帮水渠排洪,我家稻子的收成提高了三成,大家都盼着这个水渠修到自家田边!”村民范挑成笑得合不拢嘴。基础设施兴建,让乡亲们都充满干劲。全县实施“百万农田双季稻”项目,武邵村积极响应,全力开荒,把“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到150亩,在全镇排名第一。

“影响收成就影响了收入,我们一定要帮助乡亲们彻底根治好这个实际问题。”南岳庙镇党委书记张诚这样说。在武邵村驻村帮扶队的积极争取下,为了进一步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南岳庙镇将武邵村其余田地的水渠纳入了全镇高标准农田项目中一并实行改造。村民们听到这个好消息,都乐开了怀。

近年来,湘中幼专积极筹措和整合资金约1700余万元,为帮扶村改造电网、新建和硬化路面、维修山塘、建设水渠、修筑机耕道及其他基础设施。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善。从前的土砖瓦顶、泥泞村路已不见踪影,走进村里,只见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自来水流到各家后厨,高压电稳定输送,路灯照亮村组各个角落,村里修起了文化广场、村卫生院,乡亲们的休闲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成风化人

斩断穷根激动力

“非常感谢湘中幼专给了孩子一个稳步求学的机会,让我们整个家庭都没有了后顾之忧。”3月14日,谈起还在读大学的二女儿袁玲,47岁的袁士告一脸骄傲。

家住三星村的袁士告曾是一名贫困人口,妻子患病,家中还有两位老人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袁士告外出务工。除去开支,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数年前,他的二女儿袁玲小学刚毕业,在湘中幼专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顺利考入湘中幼专小舞班。“袁玲特别懂事,年年得奖学金,自己赚取生活费,为家里减轻了负担。”袁士告感慨道,“希望她能够珍惜这个机会,继续深造,以后有个好的前途。”现在,袁士告家中每年能存下3万余元,逐步有了积蓄,顺利脱贫。

“孩子有了出路,就是我们全家有了出路。”三星村村民袁士族笑着说道,他的孩子袁贝也在湘中幼专的帮扶下顺利求学。

扶贫先扶智,扶智斩穷根。

为了激发贫困户积极脱贫的内生动力,湘中幼专驻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对一些有适龄学童的贫困户家庭,更是竭尽全力给与帮助,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湘中幼专共捐赠10万余元教学设备,改善帮扶点学校办学条件,认真组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帮助其就业。同时,该校充分发挥艺术专科的优势,精心编排“精准扶贫文艺晚会”送戏入村,通过文艺节目宣传勤劳致富、劳动光荣,已持续了3年。如今,这场特殊的晚会已成为了村民们每年期盼的精神大餐。

消费扶贫

暖心行动送春风

“2020年6月,驻村干部一次性帮我卖掉藏香猪15头、土鸭1000余只,为我解了燃眉之急。实在是太感谢他们了!”受疫情影响,万福村养殖大户马南军家中猪鸭滞销,在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一售而空。

近年来,湘中幼专创新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开展“以购代捐”活动,推动扶贫产品进校园、进食堂,帮助解决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滞销难卖问题,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农户稳定增收。

去年以来,为了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该校更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增收补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组织了北京百灵鸟集团公司等企业到村里参加扶贫活动,收购各种农产品,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同时,校工会定点采购贫困村、贫困户农副产品,引导全校工会会员参与消费扶贫。

“谢谢你们隔三差五就来看望我,给我送钱送物,对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万福村五保户费花妹已经87岁,膝下无儿无女。湘中幼专对其进行点对点“爱心帮扶”,定期前来照料,还将“消费扶贫”行动中选购的粮油、禽肉等扶贫商品送给她。

“消费扶贫将春风送到了贫困户家中,营造了浓厚的互帮互助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我们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我们将再接再厉,群众脱贫不脱帮扶。”校党委副书记李能华说道。

--> 2021-03-16 邵阳日报记者 黄可乐 通讯员 胡金轩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帮扶五村脱贫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104.html 1 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