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经开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驻鸡笼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金辉对待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特别是在鸡笼村驻村扶贫期间,他主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态度随和、没架子,非常热心,有事找他,准能得到解决。”这是鸡笼村村民对刘金辉的评价。
鸡笼村是邵阳经开区昭阳片区的一个行政村,由原鸡笼村和芹菜村合并而成,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75人,于去年12月整村脱贫出列。
去年5月,刘金辉担任驻鸡笼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带着责任工作,带着感情帮扶,就没有干不好的事。”这是刘金辉心里经常默念的一句话。
刚来鸡笼村人生地不熟,对村里情况不很了解。为了迅速转换角色,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及摸底工作,他开始长时间的走访工作。每到一户村民家中,他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详细了解村民的收入、身体、生活等情况。在贫困户家中,他会详细深入地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制定脱贫措施。在驻村帮扶期间,刘金辉还为生活困难的村民申请生活物资补贴,并把物资买好送到他们家中,为年久失修的房子安装窗户玻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部分村民的住房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房子出现了裂缝,经常漏水,亟需进行危房改造。然而在改造过程中,一些村民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搬出原来的住房。为此,刘金辉和扶贫队员、村组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耐心劝导,帮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最终危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村民搬进了新房,个个喜笑颜开。
在鸡笼村,部分贫困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差,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就没继续上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刘金辉说,绝不能看到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他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落实扶持政策,扩大贫困学子资助覆盖面,并提高资助标准,帮助贫困学子继续接受教育。为解决贫困户就医的问题,刘金辉大力落实“特惠保”政策,帮助村里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刘金辉根据鸡笼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家政服务行业老师来授课,提高村民职业技能水平,并推荐他们去邵阳经开区各企业工作。鼓励贫困户发展葡萄种植、牛羊养殖等产业,帮助他们解决销路问题。
村里脱了贫,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家家户户搞产业,村民有了固定的收入,钱袋子越来越鼓。看到这些,刘金辉心里很是欣慰。他说:“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成效,但还不能放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要推动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任务仍然艰巨。我会扛起责任,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