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出生的晨晨是一位孤独症儿童。因为在康复机构取得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现在他已进入全日制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他的成长,沐浴了党政和社会的关怀,凝聚了机构和家庭的爱心,也让人们看到了“星星的孩子”获得康复、融入社会的希望。
晨晨2岁半的时候,因没有有声语言,父母带他到市中心医院检查,诊断为孤独症倾向。
晨晨的妈妈一度陷于伤心、绝望、自责之中。好在她没有在这个状态中停留太久,而是更多地问自己: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处理才最合适?当时邵阳没有康复机构,她毅然辞职,只身带着孩子去长沙做干预治疗。
在长沙,晨晨的妈妈遇到了几个很用心的孤独症儿童妈妈,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勉励,共同进步。那时,她很努力,孩子也很辛苦。每天孩子上4节小课、3节大课,为了排到名师的课,别人不愿意排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课,她都要。清早,孩子不愿意起来,她就抱着走。3岁左右,孩子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为了不掉课,上午课结束,便抱着孩子直奔医院打点滴,然后买碗面,一边喂孩子,一边自己吃,孩子打着点滴睡午觉,然后又接着去上课……
半年后,家里承受不起康复费用,母子俩回到邵阳。2017年,受益于国家康复救助项目,他们进入邵阳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开展母子同训。
根据《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记录表》测评,在长沙刚入训时晨晨总发展分数75分,相当于13个月月龄的孩子;眼神对视困难,没有模仿能力,没有口语,不能表达基本需求……2017年底完成在邵阳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的一期训练后,晨晨已经可以表达“我要喝水”“买棒棒糖”等需求性语言,认知能力有很大发展。
通过第二个学年的康复训练,晨晨有了很好的模仿能力,可以与老师、家人进行简单沟通。2018年初,他正式进入幼儿园,并在幼儿园融合得非常好,没有出现问题行为。为了他的全方面发展,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为其制定了更全面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经评估,他的总发展分数提升至435分。
如今的小晨晨,情绪稳定,很爱笑。跟正常孩子一样,他参加轮滑专项训练,可以独立表演花样轮滑。参加结合特教手段的“一对一”电子琴课,学会了双手弹奏十余首乐曲。在“六一”儿童节的舞台上,他表演了电子琴独奏《我和你》。不仅能够跟上班级课程,参加幼儿园的绘画班、围棋班,还在幼儿园交到了属于他的朋友。
在晨晨康复训练期间,他的妈妈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进步很快。她于2017年参加了星星雨的结构化教师班,2018年参加了北京“星星雨”ABA教师培训,取得了相应资质。为了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孩子及家庭,她选择投身孤独症康复教育。她说:“每个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都有一段心酸史,我愿意给他们带去力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