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7日

◆《邵阳文库》介评

《李抱一集》

张步瑜

李抱一(1887-1936),今新邵县坪上镇长塘村人。原名缨,字华翰,后更名景侨,字嗣循,号抱一,笔名莳竹、小知、矢、盾等。4岁入私塾,聪敏好学,得严师授业,诵读儒学经典,广涉经史子集。15岁入新化大同学堂,深为名师邹价人器重,每授课,必令坐其身旁,并为其更名景侨。16岁考取湖南高等学堂。初入高等学堂预科,深得教育长周道腴赏识,师从近代经学大师皮锡瑞。1907年以第一名毕业,清廷例奖拔贡。21岁入高等学堂本科,各科成绩俱佳,尤长国学,1910年以第三名优异成绩毕业。

辛亥革命后,李抱一投身新闻事业。1912年与李晋康、张平子等组织湖南编辑社,创湖南办通讯社之先河。是年4月入《湖南公报》,担任国内新闻编辑,因常著文抨击时政,触犯当局,被迫改组。抱一先生愤然离去,与刘人熙、贝元征、龙兼公、李晋康等创办湖南《大公报》。

民国初期,政局动荡不安,南北混战,湖南成为主战场之一,人们失去民主自由权利,一切违背当局意志的报刊被禁,有些报人或慑于权势,或醉心私利,不敢伸张正义,而抱一先生自甘淡泊,不求名利,抵制各方面的压力与诱惑,坚持为民众说话。《大公报》创办之初,即对袁世凯的种种倒行逆施行径不断加以揭露和抨击。李抱一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了《本报对国体问题之主张》《筹安会诸公于意云何》等36篇文章,旗帜鲜明反对帝制复辟,受到湖南各界人士的欢迎,销量为全省各报之冠。“五四”运动时,该报又辟专栏刊登学生运动消息和评论,表示支持,并连续载文介绍卢梭、达尔文、克鲁泡特金、马克思、杜威等人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评论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教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等各种不同的学说流派,刊登介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鼓动思想解放、文化更新的文章,并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对湖南新文化运动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报道新闻,发表评论,真正做到“秉笔直书,有闻必录”,不“私于一党一系”,引起社会各界瞩目,在全国亦有较大影响。《大公报》不愧为新文化思想“宣传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力度最大、效果最明显的一份报纸”。以李抱一为总编辑的湖南《大公报》成了“以言论为救国觉民之具”,态度鲜明,笔锋锐利,洋溢着对旧时代的憎恨,对新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

1917年湘省铜元改制时,“富商某,欲擅其利而恐报章之发其复也,出巨资分赂之,威然无声矣”。李抱一十分气愤,不顾反对,公开在报上予以揭露。虽受到当局多次施压,他们仍以“开天窗”的方式对专制表示无言的抗议,仅1918年4月16日至1919年4月21日这段时间共“开天窗”138处。1927年3月2日《大公报》被查封停刊后,李抱一回家守父丧,期间经县立中学校长刘卓球再三相聘任该校国文教员。1929年5月21日,《大公报》复刊。1930年,李抱一仍回《大公报》。此时原报馆主任贝元征已病逝,李抱一、龙兼公、张平子等七人组织的董事会代行职权。长沙市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李抱一被推为执行委员。1931年1月,仍负总编辑职责,兼编副刊《谈荟》。1936年3月14日因编撰过劳发病,经医治无效于4月5日晨逝世,享年49岁。

其生平友好在长沙青年会馆开会追悼,《大公报》《全民日报》特出纪念特刊,以志哀感。彰文印刷局还出版《李抱一先生纪念册》。著名作家谢冰莹之父谢玉芝的《李抱一墓志铭》曰:“维蒙叟之齐物兮,壹死生与彭殇。怪大造之不仁兮,偏颜短而跖长。独文章之不朽兮,揭日月而增光。龄虽促而道显兮,又何憾於彼苍。”因其生平著述甚宏,遗著刊行委员会搜集遗稿,付诸剞劂,名曰《抱一遗著》。书由近代书法家谭泽闿题写书名,1937年5月由长沙彰文印刷局印刷。2009年,湖湘文化编辑出版委员会出版了《李抱一文史杂著》。这样,就给今天编写《邵阳文库·李抱一卷》提供了有利条件。

李抱一不仅是个著名的职业报人,也是一名笔耕不辍、成就颇丰的著述家。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粤桂游记》是1936年3月在病中写的,3月14日因编撰过劳,忽患晕眩,后又腰胃肠作痛,终至4月5日逝世。他的一生凡历史、哲学、文学、音韵学、训诂学、动植物学等都有研究,均有著述。于经有《诗说》《诗经动植物今释》等;于子有《老子今义》《墨子学说今释》《墨经光学发微》《周秦诸子札记》等;于史有《长沙报纸史略》《开梅山考》《湖南省城古迹今释》《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太平天国战事本末》等;随笔有《倚碧楼杂记》《海外奇侠录》《江浙纪游》《莳竹读书记》《乱楮间杂记》等;还有南岳、洞庭湖、北京、粤桂等地的游记;抱一诗录及杂论时事等。虽已编印《抱一遗著》八卷,但时日久远,散佚甚多,有待进一步搜集整理。

(张步瑜,曾任职于新邵县委统战部)

--> 2021-01-27 张步瑜 ◆《邵阳文库》介评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154.html 1 《李抱一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