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祥祥是邵阳市福利院的一位脑瘫儿童。在学龄前教师黄敏的印象中,最让她感动的一幅画面是祥祥第一次喊妈妈。
那是在小朋友过集体生日会时,大家唱完歌一起分发蛋糕。祥祥得到一块小蛋糕,拿起勺子正准备吃,看到旁边的黄敏没有蛋糕,他马上用小勺子挑了一点送到她嘴边,笑着说:“妈妈,吃”。
惊喜地发现祥祥会叫妈妈了,还会分享食物给身边的人,黄敏开心地紧紧拥抱了他。就像精心养育一盆花,默默地浇水施肥,突然哪一天,花开了,开得那么美,美到了人的心里。
祥祥2013年1月20日出生,2016年由市公安局送入市社会福利院抚养。进院体检时确诊:小儿脑瘫,右侧偏瘫,发育迟缓。院里将他安排在康复班进行训练。
康复训练师沈好每天到起居室接他。微笑着呼唤他的名字,抚摸他的小脑袋,与他亲热地挨挨脸……面对这样的接触,最初祥祥没有反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动作后,听到呼唤他的名字,他会转头看着或寻找声源。
在康复室里,康复教师每天给他做运动按摩、语言训练、手部功能训练,上个训课。几年来,祥祥每天做着同样的训练,虽然进步很慢很慢,但滴水也能穿石。初入院时,祥祥情况特别差,与人没有视线交流,不开口说话,患侧只能被动运动。通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他能独立行走了,还能做一些简单的跑、跳等动作,可以独自完成进食、如厕、穿衣、穿鞋等生活小事了。
因为发育迟缓,祥祥比同龄孩子说话要晚。3岁以前,他只会发“啊啊”的音,不会说单词。现在,语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表达一些简单的话语,如“妈妈,我来了”“妹妹哭了”等简单句子。
如今已升班到院里特教班学习的祥祥,活泼、开朗、爱笑,喜欢滑滑板车。他学习很认真,老师教的东西都会认真地听,认识了数字“1、2、3”和颜色“黄色、红色、绿色”。通过老师日复一日的教导,看到熟悉的人,他会大声打招呼,可以自己穿衣、洗脸、漱口等,可以数1至10数字,精细动作能力也增强了。在课堂上,他还能主动举手回答提问。
在邵阳市社会福利院,像祥祥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福利院工作人员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让他们吃得好,住得好,还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整洁而充满童趣的床铺,各种各样的玩偶玩具、运动器材、学习用品,时不时组织团体游戏、集体活动等,给了孩子们温暖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市社会福利院还积极对接社会上的爱心组织、爱心人士前来开展关爱活动,并与邵阳学院合作成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其中创造性实施的“模拟爸爸妈妈”爱心行动,为每一个孩子在社会上找一对“爸爸妈妈”,让孩子们感受家庭温暖,获得情感抚慰。
正因为有着这样用心用情的照料和阳光雨露般的关爱,才有了祥祥和他的伙伴们快乐而健康地成长。而邵阳市社会福利院也成为了爱的大本营,呵护着孩子们平安渡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难关,并以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孩子们营造更美好更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