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到了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是不容易激动的。但有一件事却让我激动了。
有一天中午,我躺在家中沙发上睡觉了,我那不满3岁的孙子用他那双幼稚的小手抱起一床比他身体大许多的被子盖在我身上,这真让我激动不已,他这么小就会关心人了,童心无瑕,童心亦可爱。
关心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有此心,则必善良;无此心,则必冷漠。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甚至到死都需认真修炼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赞同季羡林先生的观点,他观点的大意是:一个人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要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着想超过一半,他就是一个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这种不好的人和坏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泛存在,有的人听到掉入河中的人呼喊救命却充耳不闻,“岸上观火”;有的人遇到扒手行窃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的人看到歹徒行凶却逃之夭夭,避之不及;有的人为了绳头小利,大打出手,六亲不认……心目中只有自己,唯独没有别人,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行为,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真是连三岁小孩子都不如。作家肖复兴说,这些人“心已经粗糙如搓脚石一般千疮百孔了”。
这些日子,我心中时时想起“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聪明伶俐,惹人疼爱,他有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孔融四岁时,有人经常给他家里送梨,这种梨是山东莱阳特产,皮薄、肉多、核小,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汁,好吃得不得了。每次吃梨,孔融总是拣个小的吃。次数多了,妈妈便奇怪了,问:“融儿,你不喜欢吃梨对不对?不然,为什么每次都挑小的呢?”“没有啊,妈妈,我年纪小,当然应该吃小的嘛,大的留给哥哥吃”。人们听了,都大吃一惊,对孔融这种敬爱兄长的做法赞不绝口。从这点看,小孙子对长辈的关爱之情,与让梨的孔融是一样的吧。
(作者系市委办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