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1日

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市委经济工作暨产业发展大会关键词解读

邵阳日报记者 杨立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战之年,全市经济工作应该怎么干?1月20日,市委经济工作暨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有哪些关键词?一起来看看。

关键词: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高质量建成“二中心一枢纽”要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首先就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

会议在综合考量市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要求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确保市场主体、规模以上工业、高科技企业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力争各类市场主体突破40万户,增量继续保持全省前三,力争规模工业企业新增340家、总量突破2000家,产值200亿元企业1个、50亿元企业3个以上、20亿元企业10个以上,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力争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各90家以上、总量450家以上。

关键词:

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 打造“三个高地”

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主要抓好“三个推进”: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力争三一智能产业园、东盟产业园一期、智能终端产业园全部投产和三一新能源产业总部经济运营,力争拓浦精工二期、翌凌锂电池材料、国际数控机床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年内投产,推动彩虹盖板玻璃项目第二条生产线产品下线并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推进一批“高精尖特”的优势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富兰地刀具、北创光电、特种泵等项目年内投产或建设。推进一批新兴优势产业链园中园建设,推动三一生态汽车城加速建设并投产,亚太宝隆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年内建成投产,启动建设新经济产业园二期、母婴用品产业园、新邵塘口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建设,不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围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主要抓好“四个一批”:在新型显示器件、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家电、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优势,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新兴优势产业链,实施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15个以上;实施宝庆人才行动计划,建立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机制,引进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发挥湖南特种玻璃研究院、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推动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奋力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150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50个以上、“500强”企业项目10个以上。主要搭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和非洲“三个对接平台”,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和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实施农副产品粤港澳输入工程,进一步畅通与东盟经贸合作机制,举办邵阳-东盟货物和服务贸易博览会,加快与非洲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召开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招商推介会,开工建设湖南中非经贸产业园,打造湖南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关键词:

加快高质量建成“二中心一枢纽”步伐

加快建成省域副中心。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扩容提质步伐,推进“双百”城市建设和东部城镇群融合发展,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争市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5万以上,将东部城镇群建设成为湘中湘西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市容最美、实力最强、环境最优的城镇群。

加快建成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围绕“一核一带多点”产业布局,加速壮大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快中国(邵阳)特种玻璃谷、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湘南湘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湖南对接东盟地区最大的产业集聚区、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轻工产业开放合作区、湘中湘西南金融服务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建成湘中地区“一县一特”名优特农产品示范集聚区。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推动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水平在湘中湘西南领先,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快职教城建设,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湘中湘西南最大的文化体育产业园建设。

加快建成全国交通枢纽城市。推动白新高速、永新高速、城龙高速、邵阳高铁南站扩改等在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新新高速、邵永高铁。启动兴永郴赣铁路邵阳段和洞溆高速前期工作,推动国省干道提质改造。

关键词:

七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

要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设计,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打造一批具有邵阳特色优势、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

先进装备制造。以三一专汽、邵纺机、维克液压、兴达精密、亿利金属、帝立德智能制造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打造在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增强装备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力争新增工业入规企业40家以上。

显示功能材料。以彩虹特种玻璃、韦全集团、讯源电子、创亿达实业、凯通电子等企业为依托,推进特种玻璃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园、东盟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全产业链的“中国特种玻璃谷”,力争新增工业入规企业25家以上。

智能家居家电。以拓浦精工、慕容家居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打造中南地区领先的智能家居家电产业集群,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小镇项目,力争新增工业入规企业10家以上。

循环经济。以鸿远金属、桑德恒誉、众科新材料、国恩塑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打造大湘西地区承接循环经济产业转移新高地,力争新增工业入规企业15家以上。

中医药。湘中制药、玉新药业、科瑞生物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推进邵东生物医药生产线、廉桥医药工业科技园、隆回大健康产业园、新邵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湘中湘西南中医药产业园,力争新增工业入规企业5家以上。

时尚用品。以连泰鞋业、阳光发品、醇龙箱包、和亚运动、圣菲达服饰、昌冠隆体育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全省重要的轻工业产业集群,力争新增工业入规企业125家以上。

互联网。以中国电子系统技术、邵阳百竞科技、腾创电子商务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新经济产业园、中工硅谷、智慧谷、大数据湖等项目建设,建设“数字邵阳”“智造邵阳”,力争新增工业入规企业10家以上。

关键词: 发展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突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对贫困地区产业进行帮扶,继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继续扶持贫困户增收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利益链接机制,让家家户户都有稳固的当家产业。

突出抓好粮食安全和种子工程。扛牢粮食生产大市的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种粮有合理收益。

突出“一县一特”,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进“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果园子”等基地建设,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

突出科技兴农、企业强农、市场富农。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继续推广“邵阳红”公共品牌。

突出引导农民工返乡回流创业。积极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市场与信息,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大对返乡农民工个人初次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引导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

关键词: 加快发展县域产业

以产业发展高质量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力争邵东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其他县市区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前移十位以上。

坚持特色发展。各县市区要培育壮大立县兴县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集中资源建设1-2个产业集聚度高的特色园区、优势园区;力争邵东经开区跻身千亿园区,新邵、隆回园区突破200亿元,大祥、洞口、武冈、邵阳县园区过150亿元,其他园区实现省级排名进位;邵东园区新增企业90家以上,新邵、隆回、洞口、武冈、邵阳县园区新增企业25家以上。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基础,明确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活、形态小而美、体制活而新的特色工业小镇、特色生态文旅小镇和特色现代农业小镇,力争每个县市区打造3个以上示范带动明显的特色小镇。

--> 2021-01-21 邵阳日报记者 杨立军 ——市委经济工作暨产业发展大会关键词解读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901.html 1 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