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8日

甘献青春不言悔

——记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谢排娥

邵阳日报记者 李 超

她,是领导眼里的“教学能手”,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更是学生眼里的严师慈母。她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屡创佳绩,先后被评为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最美乡村教师”,邵阳县“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然而她却一直说,自己就是一个播种者,以农民的心态根植在职业教育的土地上,只为了更多山村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她,就是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谢排娥。

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经历过多次搬迁、并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工作条件不好,学生基础较差,很多朋友劝她改行,甚至有在外创业成功的学生高薪聘请她,但谢排娥都不为所动,在这块职教热土上一干就是30年。

为了帮助学校招生,谢排娥顶着烈日走村串户,发扬“千家万户、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开展招生工作。

2010年1月,谢排娥带领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湖南师大参加专业考试,听说那里有一批即将淘汰的服装教学设备要处理,她一边请老乡、朋友帮忙联系,一边跑领导办公室,一个一个找,天天软磨硬泡,希望能把那些设备无偿资助给自己的学校。最后,她的诚意感动了领导,那批设备无偿捐赠给了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解决了当时学校实训设备缺乏的难题。

职业教育缺少教辅资料,作为教导主任的谢排娥就组织学校教师钻研考纲、钻研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多少个休息日,她和同事们一起开研讨会,讨论校本教材的编写、讨论试卷的命题……

从教30年来,谢排娥每天清早5时多起床,“披星戴月”赶到学校,一般深夜10时多回家,从来没有因为天气不好、路途遥远而迟到,也没有因为小病或私事而请过一天假。

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少年,自卑、厌学、成绩落后的比比皆是。谢排娥根据学生的不同成绩,组织互帮互助小组,利用节假日在教室互助补课。学生小凤(化名)是个孤儿,由爷爷抚养,多次想放弃学业,谢排娥给她交学费,把她安排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五一和暑假,谢排娥带领班上的同学去她家帮忙插秧、双抢。在谢排娥的帮助和关爱下,最终,小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湖南师大。

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30年来,谢排娥悉心挑选饱满的“种子”,让他们脱颖而出;耐心扶植那些先天弱势的“种子”,让他们也能“生机盎然”。这些年来,谢排娥所带的班级学生有27人考入本科以上院校,其中9人考入湖南师大。谢排娥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邵阳县“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邵阳市“文明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湖南省“先进班集体”。

--> 2021-01-18 邵阳日报记者 李 超 ——记邵阳县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谢排娥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779.html 1 甘献青春不言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