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平生白首期,驱驰南北复东西。羽檄关山披夜月,芒鞋风雨动晨鸡。”“览胜爬山寻古史,偷闲究物益新知。更喜夫妻同风雨,常共支支革命词。”这是著名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吕振羽写给夫人江明(原名王时真,后因地下工作需要改名江明)的诗句。
几年前,我曾造访苏州耦园,倾听过耦园主人沈秉成、严永华的爱情佳话,寻读过沈、严合著的《鲽砚庐联吟集》,深为这对“静好缘从翰墨来”的神仙眷侣、翰墨鸳鸯折服。其实,与沈秉成、严永华比起来,吕振羽、江明这对革命伉俪毫不逊色。吕振羽以治史著名,但亦能诗。他十五岁读经馆时就留下处女作《咏榴花》:“门内榴花树,花开别样红。何时成硕果,此日莫摇风。”他晚年曾自述说:“颇好吟咏,每有所感,必有所咏。然随吟随舍,不论口吟、笔录,存稿极少。年深日久,多已忘却。”江明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协助吕振羽开展历史研究,亦有诗才,吕振羽常称其为“革命老伙伴,文章一字师”。他们的儿子吕坚先生回忆说:“父亲自幼喜爱古诗,偏好唐诗,尤喜杜诗,常常以和母亲在一起用湖南乡音吟诵古诗为快。”可见,吕振羽、江明均好吟咏之事,常在一起吟诗作赋,乐此不疲。
吕振羽著有《学吟集诗草》,收录诗歌三千余首。脱胎于《学吟集诗草》的《吕振羽诗选》内容丰富,除咏史诗、记游诗、题赠诗、时事诗外,他写给夫人江明的爱情诗亦占有相当的分量。吕振羽、江明虽然没有像沈秉成、严永华那样留下《联吟集》,但在《吕振羽诗选》中,保留了这对革命伉俪不同时期的一些联吟诗。
1938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委派吕振羽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吕振羽偕江明从长沙经邵阳远赴塘田市,筹借清末湘军悍将席宝田的“塘田别墅”作为塘田战时讲学院校址。吕振羽、江明乘一叶扁舟,溯资水险滩而上,沿途山重水复,风光如画,勾起了这对恋人的诗情,于是他们一路行走,一路吟咏,留下了六首唱和诗、一首联句诗。所谓唱和诗,就是你写一首,我和一首,两首诗押相同的韵,题材、风格、意境相近。江明的“一苇历险滩,声喧乱石间。浪涌千山起,风逐曙色来。”与吕振羽的“一滩又一滩,狂浪涌层峦。江流去不转,山山蜿蜒来。”就是典型的唱和诗。所谓联句诗,就是你写一句,我写一句,凑句子而成的诗歌。吕振羽、江明留下的联句诗为:“八月夫夷泛客舟,江水迎船向北流。节劲古木夹横岸,山穷不是水尽头。”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很难查证哪句诗是吕振羽的,哪句诗是江明的了。这些联吟诗虽然是他们初次合作,但因双方都工于吟咏,又心有默契,因此出口成章,风格清新,浑然天成,既满含对家乡风物的礼赞,又充满对美好前途的憧憬。
在塘时战时讲学院期间,吕振羽还留有《晨操偕全院人员练跑至平石潭联句》二首。其一:“清澈潭水深十丈,峭壁危崖画不成。陡石西峙成合璧,沿滩东耸砫高坪。”其二:“三千民校俊男女,五百黉墙铁甲兵。河伯蜿蜒系苗岭,夫夷回旋入沧瀛。”江明当时是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办公室秘书兼民众教育员,工作在吕振羽身边。这两首联句诗虽然没有注明联句之人,但极大可能是江明。
1939年8月,吕振羽受党的委派到重庆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直接指导下从事理论战线、历史研究与统战工作,并受聘在复旦大学讲授中国经济史、先秦诸子思想、计划经济学等课程。吕振羽、江明住在磁器口一个山村印刷所,既要担心日寇军机轰炸,又要提防国民党特务跟踪暗杀,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面对困境,他们积极乐观,顽强工作,苦中作乐,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联句诗:“山村层竹围,天书广印传。接席皆同志,连床共室眠。朝朝斥敌机,夜夜惕顽间。问俗访农户,援手攀岗峦。”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他们这段光辉战斗历程。
1949年6月,吕振羽受命率安东干部大队五千人南下,经九江抵南昌,途中与夫人江明留下以《抵九江望庐山》为题的五首联句诗。其中一首为:“九道茫茫浸浔阳,涤除积垢清江水。井冈南望红霞染,同载豪情入赣江。”其时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人民解放军攻势凌厉,锐不可挡,而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因此他们沉浸在黎明即将到来的喜悦之中,诗句洋溢着满满的革命豪情。
在一起的时候,多联吟之作;而两地分隔时,少不了寄诗之举。无论是解放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吕振羽与江明都一度长期分离。吕振羽在给江明写信时,常常伴有诗作。如“何时复比翼,慰我情绻绻。生当长相爱,百年愿同穴。及壮况奋发,为党励志节”。又如“两地传书意味长,珠玑点点吐文章。个中省破真消息,为道秋娘胜梅郎”。无不是深情款款,爱意满满。
吕振羽、江明伉俪一生历尽坎坷,但相濡以沫,情深意笃,至死不渝,恰如他在《清平乐·除夕念江明》中所言:“革命夫妇,忧乐长相顾。战斗生涯长爱护,马列毛选共读。相依苏北湘南,白山黑水延河间。未怕斗争险苦,迎接人民江山。”
(张东吾,新邵人,任职于市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