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2日

苏小小的咏梅诗

——历代咏梅诗漫谈十三

张先军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人。本为杭州富商家庭的小姐,15岁那年,父母谢世,她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只好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因为年轻有才且家底殷实,她闲居无事经常以诗会友,又长相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引得当时文人雅士、名流显贵争相趋鹜,一时间车马盈门,声名大噪。她在家交接宾客,相当于现在的文学爱好者经常在一起聚会举办文学沙龙一样。

据说,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得闻苏小小诗名,派人延请她上府衙一聚。没想到苏小小很有傲气,不愿趋奉官人,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此诗说梅花虽然有傲骨,但怎么敢抵挡料峭的春寒呢?意思是自己一弱女子不敢与官家为难,官家有请只好上门来了,告诉孟浪不要轻慢她。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我们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梅诗作里,几乎没有“傲骨”一词的,是苏小小赋予了梅花“傲骨”,也是表现了自己虽家道中落,但也具有绝不低眉俯首、趋奉权贵的傲骨。据说苏小小自尊不阿的态度赢得了孟浪的赞佩。

苏小小不仅是一位有傲骨的才女,也是一名大胆追求爱情的有情女子。据说有一天苏小小外出游玩,遇到了南京来的美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从此形影不离,每日相携游山玩水,情投意合。但阮郁的父亲听说他与苏小小混在一起,囿于封建礼教,非常生气,把他赶回南京。苏小小整日企盼,不见情郎来,忧郁病倒,后来在另一文雅公子鲍仁的陪同下,才渐渐恢复健康。但佳人薄命,于19岁因病去世。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死后,一直为后代才子所称颂,白居易、苏轼都是其粉丝,为其写诗。后人叹曰:“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让人不胜唏嘘。其事迹见于《玉台新咏》《乐府广题》《西湖拾遗》等。

(张先军,邵阳市诗词协会主席)

--> 2021-01-12 张先军 ——历代咏梅诗漫谈十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522.html 1 苏小小的咏梅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