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1日

◆樟树垅茶座

乡音导游

黄三畅

我随老年旅游团来到成都。接团的导游是个小伙子,姓庞。在去武侯祠的车上他给我们讲话,很有意思。

“在坐的大多是些老倌子、老婆子,也有少数跟爷爷奶奶尾巴的碎伢子(小孩子)。大家可要认真听我讲啊,要是不认真听,到时候可能‘滚猫尿水’(流眼泪)!首先,要跟着我的旗子走!请看清楚我的旗子!”说着把某某旅行社的黄旗扬了扬,“不要跟错了队,跟错了团,他是他,我是我,鸭子不跟鸡打伙!莫怪我说得直……”

他的口音,不是普通话,也不是电视里那种四川话,倒是带点邵阳话的腔调;话语里有不少方言词和俗话。过后我和他交谈,他说他是特意说邵阳话,问我,口音像不像。又说,一些方言词既是四川一带的,应该又是邵阳一带的,想必都听得懂吧。我笑着说,都听得懂,有些方言词不是邵阳的,想也想得出。

在离开武侯祠去另一个景区的路上,我们和导游互动。导游唱了这样一首歌:“打锣要打宝庆锣,唱歌要唱心上歌。好锣不用重锤打,好歌一首顶一箩!”嘿,这不是我们宝庆(邵阳)民歌吗?他也会唱啊!导游也笑着说:“是你们宝庆民歌吧?也是我们四川民歌。在明、清时期宝庆人填四川的比较多,他们到了四川,还唱老家的民歌。嘿嘿,准你们宝庆人唱,还不准我们四川人学吗?大家想唱吗?我们一起唱!”

然后,我们又要他再唱一首。他就又唱:“高山高岭高顶天,眄到云南和四川。眄到云南好跑马,眄到四川好撑船。”

三天的成都游,这位姓庞的小伙子给我们的感觉是,他既是导游,又是我们的同乡、亲人。

(黄三畅,武冈市二中退休教师)

--> 2021-01-11 黄三畅 ◆樟树垅茶座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479.html 1 乡音导游 /enpproperty-->